马永强
摘要: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以非常规能源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悄然兴起,并开始占领传统汽车的消费市场。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区的产业发展存在配套基础设施不到位、技术创新缺乏动力、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导致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迟缓的原因,并探索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困境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障碍;解决策略;能源短缺;非常规能源;汽车市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8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0.043
1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1.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用电力系统取代了后者的发动机系统,纯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主要由电力驱动主模块、车载电源模块和辅助模块三部分组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蓄电池输出电流通过控制器驱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输出的转距经传动系统带动车轮前进或后退,因此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与蓄电池的容量直接相关。
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纯电动汽车的一种,只不过该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不再是一块蓄电池,而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该电池在工作时,燃料在阳极进行氧化,氧化剂在阴极完成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流,因此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需要不断地向电池内输送燃料和氧化剂。只有燃料的持续供应,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供电,进而通过电力系统和传动系统驱动汽车。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市场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在新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4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超过22.8万辆。
1.3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如图1所示:
混合动力汽车,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汽车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驱动系统,这些驱动系统的运行方式可以是合作式的,也可以是独立式的。以串联混合动力汽车为例,车辆在行驶之初,蓄电池电量饱满,车辆主要依靠电力系统驱动,辅助系统此时不需要工作,而随着车辆行进,电量不断消耗,当蓄电池的电量低于60%时,辅助系统开始工作,并根据汽车对能量需求的不同,灵活地调整工作状态。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据统计,日本丰田汽车自1997年推出混合动力乘用车“PRIUS”以来,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累计销量100万辆的发展目标,而截至2015年7月底,丰田公司的混合动力车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800万辆,达到804.8万辆。
1.4 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如图2所示:
图2为宝马旗下开发的一款氢发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从“电力”转到了“氢气”,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氢发动机汽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因为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电力系统还属于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则离不开化石能源的燃料支持;但是氢气通过化合反应就可以轻易获得,同时氢气的能源转化率远远高于其他能源,且氢气燃烧时只产生纯净水,决无污染,因此在“低碳环保”的理念下,丰田、宝马等许多知名汽车企业都将发展氢发动机汽车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障碍
2.1 核心技术
特斯拉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就是因为其技术水平达到了消费者的要求,从约500公里的续航里程,到流线型的外观及内饰设计,再到信息化、数据化的控制理念,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处处彰显着“高科技”的理念,据报道,2016年特斯拉Model3的订单超预期,使新能源汽车概念股重振雄风,许多技术股票纷纷涨停。而我国目前销量领先的比亚迪E6电动汽车,其最大续航里程为300公里,至于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从100~200公里不等,频繁的充电,使得许多国产品牌失去了消费者的“芳心”,转而选择“以技取胜”的国外品牌。
2.2 生产成本
技术上难以实现突破,必然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政府自2014年起,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财税补贴的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许多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仍然很高,例如比亚迪E6电动汽车,其市场定价在31万~33万元之间,而同款车型的比亚迪常规能源汽车市场定价为10万~13万元,两相比较,虽然比亚迪E6有政府补贴,但是仍无法扭转其成本过高的局面,而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在汽车摇号、限号的重重障碍下,仍然坚决购买常规能源汽车的原因。
2.3 配套设施
正如常规能源汽车需要加油站、修理站一样,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的支持。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军,因此,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是否完备成了一个国家能否有效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标志。例如法国巴黎街头设有几百个充电器,政府规定凡是重要的停车场都要设充电器,并配置电动汽车充电的专用插头。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2.4万个,充换电站650座。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多集中在大城市,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仍然迟缓,这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使用者的跨地区交流。
3 如何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全面部署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但是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我国要想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重困境,就必须在立足本国实际,并积极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新”不但体现在其驱动能源上,还体现在其核心技术上,例如宝马早在1978年就已开始着手研究氢动力驱动系统,历经数代原型车,终于于2006年推出了Hydrogen 7——世界首款氢动力汽车,该车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91千瓦/260马力,峰值扭矩为390牛米/
4300转。该车虽然造价昂贵,但其优越的性能和几乎零排放的优点,为其他研发氢动力汽车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由宝马企业的研发实例可以看出,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只有心脏强有力地跳动,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甚至新能源汽车的整个行业都运转起来。因此,我国在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技术攻关,尤其要加大对蓄电池的研发力度,从根本上扭转国产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过短的问题。
其次,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性政策,激励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财税补贴一方面向消费者传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图与决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转产成本,进而减少技术研发的负担。例如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都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贴,而这一宏观政策大大刺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近50万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政府在实行宏观调控时,也应该注意政策补贴的方向,避免出现企业因观望政策而失去研发动力的弊端。
最后,不断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解决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后顾之忧”。我国应该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和修配厂的建设数量,并将其作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质量,使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形成一个服务网络,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不但能够放心地在本市出行,还能够安心地开车去外地,从根本上打消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关于充电、修理的后顾之忧。
4 结语
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人类在面临危机时做出的理性选择。不论是对于世界而言,还是对于我国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相信人类在能源危机的压力下,必然会不断开拓创新,为新能源汽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政,厉丹彤,冯小保,黄明宇,倪红军,汪兴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化工新型材料,2015,(3).
[2] 黄志永.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J].科技视界,2015,(13).
[3] 许爱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困境及破解之策[J].理论界,2015,(7).
[4] 朱佩枫,张浩,马澜.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政策优化研究[J].特区经济,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