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动漫外交对其国家形象及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6-05-30 19:52:23肖家忱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中日关系

肖家忱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文化产业对于国家形象的树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国家层面的外交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关系对于整个亚洲的发展和稳定都十分重要。动漫外交是日本对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最重要也最成功的部分。日本是动漫大国,日本通过动漫外交完善其国家形象,通过动漫输出使其价值观和日本文化在中国得到更多认同。对此,我们既要以一个海纳百川的大国心态接受和包容其中积极有益的部分,并学习日本成功的公共外交,同时也要审视夹杂其中消极负面的部分,防止文化传播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我国的文化制度和公民教育,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动漫外交;中日关系;公共外交;青少年成长

一、学校调查结果

2015年7月至9月间,笔者在高中校园中进行了一次访谈调查,询问高中生对于日本动漫产品的接受和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77%的受访者看过或依旧在看日本动漫,并且其中有71%的人因为看了日本动漫而对日本这个国家或民族产生好感,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条:

1.日本动漫传播了正能量,动漫中人物的品质鼓舞人心,值得学习。

2.日本动漫完整生动地反映了日本社会的日常生活状态,反映了其民族饮食、人际关系、人性的美好等方面的内容,能让观者对日本产生浓厚兴趣。

3.日本动漫的画风唯美浪漫,刻画了许多优美的景色和景物,描绘了很多美好的场景,因此很多人喜欢上了日本。

4.日本动漫充满童趣,表达爱情,适合年轻人的胃口,同时也使很多人喜欢上这个民族。

二、动漫外交成功建立起了日本的国家形象

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发表了一篇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认为日本应该开展“动漫外交”,用动漫提高日本在国际文化上的地位,争取世界各个国家的年轻人认同日本的价值观念,改善日本在亚太各国的形象。他认为日本动漫己经抓住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做到了外务省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 。

日本政府希望用漫画这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潜移默化灌输给各国青少年,而当代青少年是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成长的,动画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價值取向、语言动作、服饰打扮都深深地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高中生阶段的青少年还处于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状态,有极强的求知欲,充满幻想,抽象思维能力快速发展,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知识面和接触面不断扩大,“他们敏感多疑,易走极端,叛逆心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学校和家庭体验到的生活,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无法使他们经历那种自己梦想中的生活,“因此动画正好提供给他们一个理想中的虚拟世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日本政府力推日本动漫在世界的大流行,成功地从少年开始,在各国培养起一个对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有好感,感兴趣的庞大社会阶层。

对于日本以外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头脑中对于日本的概念多半只能是接受动漫灌输后形成的。他们会学习动漫主角的招牌动作,为收集一套完整的某部动漫的完整周边产品而激动,会为片中男主角的女朋友的选择大动干戈,争吵不己,会以为禅学、茶道甚至筷子都是日本发明的,因为日本的动漫里就是这么说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本仅限于漫画和影视的动漫主角的造型逐步扩大到游戏、玩具、音乐等领域,影响力与日俱增。日本动漫及其周边产品充斥市场,并不只是一种流传于青少年之间的时尚文化,它代表的既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也是在特定时期,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强烈的文化认同乃至趋同。

日本动漫激发了中国青少年对日本文化一探究竟的兴趣,比如动漫中一处美景会激发人去日本实地寻找的冲动,动漫中出现的美食也会激发人去日本实地品尝的想法。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日本通过动漫外交成功地建立了具有吸引力的国家形象,获得了更多的认同以及更多的发展机会,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的成功案例,值得我国充分学习和借鉴。

三、日本动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正确的接受态度

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其受众数量与日俱增,这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日本动漫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何种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当持有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

在众多日本动漫中,可以找到很多能产生正面积极效应的作品。这些作品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励志向上型的,另一类是唯美想象型。

励志向上型:该类作品大多通过讲述个人或团队的励志故事来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完善自我,勇于挑战,增强团队合作。这些作品对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来说有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下面是此类作品的一些典型代表作。

作品名称 宣扬的精神

名侦探柯南 团队合作,坚韧,勇于探知和挑战,忠诚

灌籃高手 团队合作,竞争和征服,积极进取

火影忍者 团队合作,积极进取,完善自我,忠诚,争斗和胜利

哆啦A梦 团结,团队精神,自我成长

龙珠 坚韧不屈,自我奋斗,接受挑战,救世情节

樱桃小丸子 自信,团队精神,热爱生活

唯美想象型:该类作品主要通过唯美清新的画风和想象力丰富的故事情节引发人们内心的悸动,使人们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治愈,也使观者在视觉上体验到美的享受。

宫崎骏的作品是唯美想象型动漫的典型代表,如《千与千寻》,《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姬》,《幽灵公主》,《红猪》等。

对于此类具有正面效应的动漫作品我们应以一个包容学习的心态积极接受并广泛弘扬,使其更好地影响中国青少年。要怀揣一个大国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魄,摒弃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偏见,摘下有色眼镜,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文化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文化交流中善意与祸心共生。日本动漫中大量充斥着色情、暴力以及肆意篡改歪曲历史的内容,这些成为我们需要注意的隐形炸弹。日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是一种不作为甚至是有意放纵做法。日本动漫对下一代的危害和影响,主要不在于有限的几部极端作品,而在于整个日本动漫界用这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日本文化中负面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各国青少年。许多人被漂亮的图画,有张力的对话和刺激的情节所吸引,对日本动漫的痴迷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不知不觉对日本文化产生认同,以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毫无兴趣,这才是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最大的威胁所在。

以下是日本动漫中的几大典型危害:

1、军国主义色彩

日本动漫作品中常常明显或是隐蔽地带有军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痕迹,或许由于天生的好战本性和争斗意识,日本动漫故事常常与战争有关系,即使不直接表现战争场面,动漫故事也包含了富有争战意味的内容。

随着日本右翼势力活动的频繁,近来日本动漫作品还出现了一股替军国主义招魂的逆流,企图利用动漫这一在日本广泛传播的流行文化来达到使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目的。该类作品在日本雖谈不上主流,但其中鼓吹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可能造成的影响,已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除却这些明显宣扬军国主义的动漫作品,还有许多表面上内容正常,取向健康的动漫作品也带有此类思想和价值观,只是由于它的故事设定和情节描述更为正常化,或者与军国主义的主题表面相去甚远而麻痹人心,让受众无法准确捕捉到其中的危害性并且甘之若怡地接受和喜爱这些作品和其中传递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以90年代初在中国引起追捧狂潮的《圣斗士星矢》等作品为例,内容极度渲染战斗和征服的理念,对某一信仰的誓死忠诚,这些内容与军国主义“依靠强权和军力称霸和掌控一切”和“对天皇绝对效忠”的价值取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趣味恶俗化

日本动漫中大量出现了一些低俗的搞笑手段,例如“恶趣”,即日本动漫中一个颇有民族特点的搞笑手段。恶趣在传统上虽一直是喜剧中的常用手法,但主要见于比较原始的一些民间喜剧形式,像日本动漫这样在公开发售的文化产品中大规模地渲染恶趣,在世界范围内也非常罕见。但恶趣也有自身先天的一些问题,它总是用过分夸张的,以至要引起人们生理反应的手段搞笑,因此,它引起的笑总有些不自然的成分,笑过之后,并不能给人以真正的愉悦感。恶趣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它常常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或心理承受底线来引人发笑。在恶趣类的作品中,各种伦理禁忌和其他行为禁忌却被随意调笑,这其中包含了一些非常危险的元素和消极的影响。

3、对伦理道德和性观念的颠覆

日本动漫还爱好描写一些违背传统情感和人伦道德的题材,对中国青少年的毒害最为严重。日前日本动漫界兴起的BL向(男性同性间的扭曲爱情),百合向(女性同性间的扭曲爱情),女仆风(变态的性观点和性虐待)都说明了日本动漫到了令人堪忧的境地。中国国内的许多动漫爱好者也紧随日本的流行风向,从而使这些尺度危险的动漫题材在中国大行其道,如今在国内数目庞大起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同人女”群体就很能说明该类作品和文化的传播速度和社会危害。

上述问题的第三点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台湾的一档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曾做过一个社会调查,发现台湾社会的宅男率竟达到了43%之多,而且遍布社会的各个年龄阶层,其中青少年占了大多数。这些宅男几乎都对该类日本动漫达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地步,整日不好好工作和学习,甚至连门也不出,龟缩在房间里没日没夜地看动漫,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概念。

这个问题在大陆虽然没有在台湾这么严重,但也大有蔓延的趋势。据笔者在学校里的调研和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上课时在课桌里藏着手机看动漫,并且回家后也不认真完成作业,把时间花在看动漫上。这类同学绝大多数学习成绩都十分不理想,即使暂且良好,也不思进取,原地踏步或是逐步下降,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任何想法,对旁人(除和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外)也十分冷淡。另外同学之间日常交谈中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一些不健康的话题,不论饭后还是课后都在教室里大聲地谈论这些话题,给周围认真学习的同学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四、警惕日本动漫中的“文化鸦片”

早期日本动漫在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然而,近年来却通过动漫向中国输出一些有害的观念。这些动漫利用了青少年成长期中对性的兴趣和欲望,有意将其引向错误甚至罪恶的方向,并夺取人的梦想,消磨人的意志,使他们自甘堕落。这种文化侵犯正好比清朝末年英国侵略者向中国大肆贩卖鸦片,也正应了希特勒的一句话:“要想消灭一个民族,那就要让这个民族的青少年变成一具具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对于这些别有用心之人向中国贩卖的“文化鸦片”,我们所要做的只有睁大双眼,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提高万分警惕,并积极探索应对措施。以下是笔者的几条建议:

1、主管文化的部门如广电总局需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应政策,将此也列入“扫黄打非”项目中去,对于网络上传播此类动漫的网站予以查封,对此类书籍予以没收。

2、学校应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性教育课程,在学生处于青春期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和判断力。

3、向中国的有关动漫企业和出版社颁布限制令,禁止进口此类有害的动漫作品。

参考资料:

《公共外交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影响》

《21世纪初日本对华文化外交探析》: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中日关系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25:25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6:20:19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今传媒(2016年5期)2016-06-01 23:43:13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今传媒(2016年5期)2016-06-01 23:41:36
中缅经济合作前景分析
商场现代化(2016年6期)2016-04-21 17:37:52
美国和平队历史及影响探析
人民论坛(2016年5期)2016-03-24 22:41:59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环球时报(2009-07-24)2009-07-24 19:30:54
安全困境与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