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坤
【摘要】:我们日常生活和书面语中所说的句子,存在着理解方面的难易之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时候为了便于听话人或读者理解或者是出于其他原因,于是出现了这种句子间难易程度的转换。本文将对这一现象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说明。
【关键词】:句子意思;难易转换;转换提示语;原因
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在现实的人际交流过程中,由于专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交谈双方存在着句子意思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导致交际难以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出现了本文要探讨的这种句子难易程度之间的转换。
一、转换提示语的类别
句子难易程度之间的转换需要用到一系列的转换提示语,像“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说白了”“我重申”“再说一次”这一系列的提示语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化难为易的提示语
以“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说白了”为例,存在于语段中的这类提示语的前后部分往往存在理解上的难易之分,通常都是提示语之前的部分相对于提示语之后的部分理解起来较困难,但是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不存在区别,只是有理解上的难易之分。例如:
(1)还没有人(我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人)认为进化会快到一步就產生出一个全新的生物蓝图。
(2)从本金方面看,债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说连本带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债一样。
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类提示语前后成分在理解上的难易之分,例(2)中,说债券“连本带利都能得到”显然比说“债券到期可收回本金”更直白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后半句仅仅是前半句的解释说明,是前半句的通俗直白的说法,不存在意思上的区别。
(二)化繁为简的提示语
以“简单地说”“一句话”为例,存在于语段中的这类提示语的前后部分往往存在冗繁与简化的区别,通常都是提示语之前的部分相对于提示语之后的部分来说在表达用词方面比较繁琐、冗杂,但是前后部分在意思上不存在区别,只是有理解和表达方面的繁简之分。例如:
(3)经济效益就是人们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相比较。
(4)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要确保党和政府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执法司法部门依法办事,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一句話,就是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权。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提示语前后的两个部分,存在着理解和表达上的繁简之别,但本身意思上没有差异,转换之后,句子在理解上更加简单。例(3)中提示语之前是对“经济效益”的详细地解释,而提示语之后的部分也是“经济效益”的定义,但是后者显然比前者在表达和理解上要更加直白,更加简洁一些。例(4)中的这种句子之间的繁简转化更加明显,提示语前后两部分都是对“依法治国”的阐述,但后半部分更加简化,因而也更加容易理解。
(三)起强调作用的提示语
以“重申”“再说一遍”为例,存在于语段中的这类提示语的前后两个部分不只是前面所说的存在理解上的难易之分,而且存在一种轻重之别,这类提示语所连接的后半部分往往有对前半部分的强调意味。例如:
(5)在分别介绍了上述四种逻辑方法以后,我们必须重申,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必须是分别进行的,但思维中对它们的实际使用,则绝不是孤立的。
在“重申”“再说一遍”这类提示语之后的成分往往是对前半句的一种强调,这就使前后两部分在提示语的作用下有了轻重之别。例(5)中的提示语“我重申”显然在语段中起到了加重语气的强调作用,进一步强调了四种逻辑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句子意思难易程度转换的原因
上文已经举例说明了语言中存在句子难易程度之间的相互转换的现象,那么接下来本文要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
(一)文化因素
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了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所以在语言的理解上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颇。为了避免这种偏颇,说话人就在用符合自身文化水平的语言表达完之后,往往在后面加上一句更符合听话人身份的解释说明,中间用“意思是”“我是说”“说白了”这类提示语进行连接。这种句子的转换往往存在于较高文化水平的人说给相对于自身来说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的语言中。例如:
(6)厂长对员工们说:“所谓从严治厂,强化管理,说白了就是狠抓对人的管理。
(7)他向老王解释道:“赏识”说白了只是一种看法,就像是赏花一样,要你长得好才行。
在例(6)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厂长在向比自己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们解释治厂原则时,就先后用了两种表达方式来进行说明,在“说白了”这类连接成分之后的句子更加直白,更容易理解。
(二)专业因素
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语言,在向外界介绍时,这种专业性的语言就得加以转换,使其易于被大众理解,这就用到了“也就是说”“说白了”“意思是”这一类的转换语。例如:
(8)宇宙只具有20%的产生坍塌所需要引力的物质,换句话说,宇宙没有足够的物质来产生阻止宇宙膨胀的引力。
(9)离地球不远的天狼星,距离地球大约8.7光年,换句话说,天狼星发出的光,在空间要走8.7年才能到达地球 。
在表达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语言时,表述者首先用自己专业性的语言来解释某一现象,继而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意思进行表达上的转换,从而使听话人或读者易于理解。
(三)社会地位因素
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也是造成句子意思难易程度转换的原因之一。例如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对话,某些交际圈儿中的常用语等。
(10)领导站起来说道:“要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执行,也就是说,举办营业性舞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1)掌握股市信息,不能独断专行,否则结果可能遭到损失。换句话说,股市预报,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
(四)语法结构因素
语言存在结构上的歧义现象,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有些在上下文等语境中可以消除歧义,有时语境不能消除歧义,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因此,为了解释句子中存在的歧义,就出现了句子之间的难易转换。例如:
(12)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我的意思是,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而是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
(13)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我们就更不知道他是谁了。我是说,校长都不认识这个人,我们又怎么会知道他是谁呢。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结构上的原因,语段可能会出现歧义的现象,从而使人产生误解,例(12)中的“对那个不法商人提出控告”的主语不明,因此造成了歧义。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人为了消除歧义,使自己的话更加简单,更加容易理解,也会用“我的意思是”“我是说”这类提示语来进行句子之间的难易转换,以此来达到消除歧义和理解上的化难为易的目的。
(五)说话人自身的因素
沈家煊先生曾经提出过语言具有主观性。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带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以此来表现出自己相对于听话者来说在某些方面的优越感,通常含有一些冷嘲热讽的意味在其中。例如:
(14)“我是说呀”老人故意的拿腔作调,“康小八是个贼,好人不作贼!”
结语:
句子之间往往存在着难易的转换,这种转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起到特定的作用,是我们日常交流所不可缺少的,把握这种转换可以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己,避免误会歧解,从而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