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涛
8月18号晚,停盘半年的格力“不负众望”地放出公告,宣布以130亿元人民币增发收购珠海银隆,随后连拉三个涨停。这一次格力收购的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珠海银隆,溢价高达2.6倍。在智能手机之后,格力选择了新热点—电动车。
想看明白收购,先看清董明珠
与王健林和马云等人相比,董明珠与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格力并不是由她创建的企业。然而,在格力深耕26年、现为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和格力电器的总裁,可以说格力的每一次改变,都留下了董明珠的痕迹。这一次格力的重大收购,也是董明珠个人发展道路的延伸。
董明珠其人,给外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无疑是强势二字。她既能保持鲜明个性,又能在格力稳坐钓鱼台26年,究其根本是持续的在个人业绩上取得的显著成就。1992年,才进格力两年的她作为销售员一年内的个人销售额就达6 000万元人民币,占了整个公司的1/6。而作为领导者,格力挺进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就就是她保持个性最有力的支撑。可以说,没有业绩也就没有董明珠的强硬。然而到了2015年,她的传奇故事开始发生些许的变化。
一场“不可避免”的收购
2015年格力电器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9%。坏消息还没有结束,2016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对比上年同期下降1.85%。外界一片哗然,曾经持续高增长的格力怎么了?
不止格力,同行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整个空调行业都略显疲态。问题是,相比美的和海尔,格力是一家更专注于空调的公司。空调近年来所贡献的收入均占格力电器全部收入的85%以上。如此一来,寻找新的营收点对格力来说显得迫在眉睫。
董明珠对此不会坐视不管,毕竟业绩才是她能在不是自己创建的格力继续保持强势的砝码。时间到了2016年,格力停盘了,一次关系到未来发展的改变不可避免。
130亿元人民币的大买卖和那一小块锂电池
收购银隆其实并不令人惊讶,他和格力在2016年1月间就开始有接触。但高达2.6倍的溢价收购,让人不禁想看看银隆到底有什么样的值钱家底。珠海银隆是一家拥有全产业链和生产基地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与消费者熟知的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公司不同,银隆的业务集中在电动客车,2015年纯电动客车的销量位全国第七。而这家公司最值钱的,也是董明珠看中的,并不是所谓的电动客车业务,而是电动车行业目前的技术核心—锂电池。
在格力的公告中,董明珠把电池生产列为首要发力点,准备投入超过65亿元人民币,份额远远超过了其整车业务。不同于常见的三元锂电池,银隆所拥有的钛酸锂电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超长和快充性能优异。缺点也很要命,就是能量密度低,仅为三元锂电池的一半。所以一般电动轿车都不会选择钛酸锂电池,但是在线路固定、里程数低的客车,特别是公交车领域里,反而可以凸显其充电快的优势。
如果理解了银隆的新能源汽车的特殊之处,自然就不会误以为格力要全力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和特斯拉等行业领军者一较高下。那花了130亿元人民币买的“这块电池”,格力想用来干嘛呢?
和之前造个手机就为预装一个“格力遥控”的尴尬不同,这次收购的银隆和其钛酸锂电池,在不同层面都能和格力现有技术形成合力:利用钛酸锂电池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可将其作为家庭储电的载体,而格力电器早在几年前就研发出光伏空调,并在近年致力于建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管理系统,钛酸锂电池正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反过来银隆的整车业务需要的电机,之前需要对外采购,以后可以由格力方面来提供,节约了成本。
回到原点的格力与董明珠
对于收购案,收购者的设想都会是1+1>2,但现实如何,没人能保证。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行业,失败案例不胜枚举。锂电池原材料厂商多氟多曾斥资1.6亿元人民币控股红星汽车,意图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最新消息显示,多氟多的汽车项目已经终止。格力的转型之路,会一帆风顺吗?
相比之前略显冒失的跨界手机,这次的收购和转型方向无疑是更符合董明珠其人和格力这个企业的调性的。董明珠最强的不是在媒体上“放卫星”,而是实打实的面向企业的营销能力。手机外行回到自己熟悉的战场,无论是格力自己的智能家居,还是银隆原有的电动客车业务,业绩增长都让人期待。这次收购的银隆,包含了钛酸锂电池的技术专利,格力可以再次发挥自己在技术研发上的长项,借助技术上的领先来打开市场而不是空口忽悠。
经历了业绩下滑,尝试拓展业务失败后的格力与董明珠,急需新业务的崛起。但是在企业跨越瓶颈时,更需要的可能是领导者的耐心与毅力。收购银隆是一次“回归初心”,但是市场不会停滞,就看“董大姐”怎么再续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