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至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短短5年间,陈云三起三落。此后10年间,陈云长期“养病”,几乎从不参与政事,也极少发表言论。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陈云终于发出了震惊中国的声音……
“文革”中受到冷遇,长期“养病”
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称陈云为“老右倾”,陈云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后,他不再主持中国的经济工作,受到冷遇,长期“养病”。
在《陈云文选》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陈云的政治“轨迹”:在第3卷那篇1962年3月7日的《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之后,直至1973年6月7日他作了《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谈话,中间长达11年是空白期!其间,陈云没有一篇文章、一篇讲话收入《陈云文选》!
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以后,刘少奇曾经向陈云征询他对“四清”工作的意见,陈云回答说:“我是病人,很多时候都是偶尔看看文件,说了恐怕不对,传出去也不好,所以,我还是多看看。”1966年,在“文革”开始之前,毛泽东曾经问陈云:“你觉得党内的问题是不是很严重?”陈云说:“只要有主席在,大风大浪都不怕。”此后,林彪问毛泽东:“陈云是不是病得很重?”毛泽东回答说:“老毛病了。”
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刘少奇被打倒了,邓小平被打倒了……不过,在被打倒的名单上,并没有陈云。究其原因有几个:陈云是工人出身,没有“剥削阶级”之类根源可挖;陈云从未被捕,也就不存在“叛徒”之嫌;陈云讲话谨慎,没有多少“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辫子可抓;陈云为人清廉、作风正派,没有什么可供揭发的。
不过,也有人一直“惦记”着陈云,在康生、谢富治的“清算”下,他也被红卫兵抄家,在周恩来的干预下,造反派们才悻悻离去。九大上,陈云离开了中央政治局,之后,中苏关系陷入极度紧张之中,为防止苏联的突然袭击,中央作出紧急决定,把一批老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紧急送往外地,即“战备疏散”。林彪、江青集团借“战备疏散”之机,把一大批“靠边”、“接受审查”以及被“打倒”的老干部驱离北京,其中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陶铸、王震,等等。陈云被“战备疏散”到江西,名义上是“调查研究”、“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这样,陈云在江西过了3年的“闲居”生活。
1972年4月下旬,陈云回到北京,过着“一天打鱼一天晒网”的生活。
在1975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陈云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云自1949年10月起,便担任历届国务院副总理,但这次任命的国务院副总理的名单上,没有陈云。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云的名字虽然出现在222名的主席团成员名单之中,但仍只是中共中央委员。
“文革”后,扔出五颗重磅炸弹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历时36天的工作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沉默已久的陈云,作了两次重要发言,引起极大的震动。
陈云一发言,便引起全会的广泛注意。人们惊讶地发现,陈云的话是那样的尖锐而有分量,见解是那样的深刻。1978年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作了第一次发言。陈云说:华主席说,对于那些在揭批“四人帮”运动中遗留的问题,应由有关机关进行细致的工作,妥善解决。我认为这是很对的。但是,对有些遗留的问题,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广的问题,是需要由中央考虑和作出决定的。对此,中央应该给予考虑和决定。
陈云首先指出,“文革”中震动全国的“61人叛徒集团”一案应予平反。陈云此言,一下子引起全会关注。他提出要把“文革”大案薄一波等“61人叛徒集团”案翻过来,是因为他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7年,深知这一案件内情,有着亲自的调查,所以他非常坚决地提出为他们所谓的“叛徒”问题进行平反。接着,陈云又对“文革”中的大案———陶铸以及王鹤寿案件,提出尖锐的意见;又为另一大案———彭德怀冤案提出平反;又提及了最敏感的话题———“天安门事件”———认为应该予以平反。
陈云最后还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康生必须批判。须知,康生在1975年12月16日病死时,当时的讣告中,给他戴上三顶“光辉的桂冠”,即“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光荣的反修战士”。陈云最后用这么一句话,结束发言:华主席讲话中要我们畅所欲言,我才提出以上六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陈云的发言,人称“爆炸性的发言”。他的话虽然不多,却扔出了五颗重磅炸弹。他当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又當过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他的发言具有权威性。不言而喻,陈云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扔出那五颗重磅炸弹的,每一颗都准确地命中了目标。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陈云的发言,可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其实,倘若从1962年算起,他已经保持沉默14年了———除了1977年3月他为了支持邓小平复出作了一次书面发言。
不过,陈云的发言差点遭到半途而废的命运。华国锋来到陈云家,与陈云谈话至深夜。华国锋要求陈云收回两条意见,即平反“天安门事件”和支持邓小平复出。华国锋说,如果陈云收回这两条意见,可以在会议简报上刊登他的发言。陈云当即表示不同意收回,如果要删去这两条意见,宁可在会议简报上“开天窗”。华国锋很无奈。陈云的发言最终在大会简报上登出,使全体出席者都知道他在东北小组会上扔出的五颗重磅炸弹。
翌日———1978年11月13日———各组都对陈云的讲话作出了强烈反响。胡耀邦在西北组发言说:“我赞成把‘文革中遗留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搞清楚。这些大是大非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安定团结,关系到实事求是作风,关系到拥护毛主席的旗帜。”11月27日,聂荣臻在华北组发言说:“关于案件问题,陈云在这次会上首先提出来,我很同意。这类问题涉及面相当广,各省都有一些,如武汉的‘百万雄师、四川的‘产业军,等等。”陈云接着插话:“这些问题不解决,党内党外很不得人心。”
鉴于陈云的发言反响强烈,得到众多与会者的支持,11月25日,华国锋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上表态接受了陈云提出的意见。其中,尤其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另外,在1978年12月10日,陈云在东北小组,还就经济工作作了一次发言。
陈云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人们认识到,陈云虽然年已古稀,但是目光锐利、思维敏捷。这样,陈云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大得人心,威信迅速提高。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味着从粉碎“四人帮”而开始的过渡时期———华国锋时代从此结束。
令人瞩目的是,在邓小平的提议下,而且也由于个人威信的迅速提高,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委员、常委,并出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摘自《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叶永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