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咪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不单只是一种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的经济现象,更是一种需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加以审视的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因为经济发展作为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体现了不同的多样的价值取向,且不管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多么复杂,伦理学对经济发展的审视必定要求它的总目标和最终是否合理的标准应是人类整体(个人的各个方面和人类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发展;伦理;自由
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发展危机中对发展的道德追问催生出了发展伦理学,一切社会过去所面临的道德问题现都已成为当代的发展问题。伴随着人类一步步从较低的社会发展水平走向高级的社会发展水平,发展理论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人们的发展观也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出现,使人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完全科学的水平。在之前我们总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从伦理学的角度还远远不够,今后应当从多元视角特别是伦理学的视角对此进行研究讨论。
一、发展问题研究的演变
总的来说发展的基本走向是:从单一发展到全面发展;从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重视当代人的现实发展到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从研究西方国家的发展到研究非西方国家的发展,一直到现在研究全球的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从时间上来看首先研究的是西方社会发展理论,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进行探究,并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特征和特点。其次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大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成为新兴的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一些西方学者纷纷开始关注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于是社会发展理论发生了大转向:即转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经济学界对高速增长带来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批判性反思,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由单纯重视经济总量增长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迈入新世纪以来,发展理论开始研究更深入的问题,即以“人”为中心。
二、发展观演变的伦理蕴涵
发展观历经了从强调国民生产总值的财富发展观,到看重人类发展指数的广义发展观的演变,这个变化是人类对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不断进行反思的结果。狭隘的发展观虽为我们带来了财富的增长,但也使我们的社会陷入了困境:生存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公正缺失等等,于是我们开始反思“发展是为了什么”以及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合理的发展”等问题。这个时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以下简称森)的出现以及他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使人们看到了重建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盟的曙光。森从学术上对“发展”“自由”等理念进行了系统诠释,森认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而自由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否享受他们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可行能力。
三、森重建发展的伦理层面
人们总是在追求各种各样的目标,不同时代的人其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时代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追求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财富,可以是健康,可以是民主是幸福、愉悦、自由等等,它们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但有时也会有冲突,唯有自由才是一个综合全面的价值标准,自由综合并统一了人们所有的追求目标的合理性。基于森提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自由看待发展。倘若发展所要促进的就是自由,那么就有很强的理由来集中关注这一主导性目的,而不是某些特定的手段,或者某些特别选用的工具。”“从扩展实质性自由的角度来看待发展,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目标——正是它们才使发展变得重要——而不仅仅是某些在发展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的手段。”特别应该提出的是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中的“自由”概念,其含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而是具有伦理层面上更为广泛、深刻、全面的涵义。
以自由看待发展即是把自由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可以看作是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过程,这种发展观与传统狭隘发展观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狭隘发展观是或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或社会现代化、或以个人收入的提高、或工业化或技术进步来看待发展的观点。为什么会从狭隘发展观演变到以自由作为发展标准呢?森遵照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大师的传统,认为富裕与个人成就感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可以划等号的关系。拥有财富并不等于实现我们想要的生活,财富充其量只是手段,要与一定的目的相联系才有意义。例如,你拥有宽敞的房子和漂亮的汽车,是为了享受美好的生活和出行的方便。房屋和汽车离开了这一目的,已无任何意义。所以经济增长不应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森还强调以理性争取发展,理性在扩展自由中的作用。他的社会选择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为处理实际的政治问题,尤其是社会进步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森认为“理性行动以追求最大利益的个人”为前提的假设不成立,人们可能会产生对他人的同情和友好,也可能忠诚于多样的事业,进一步讲,人们有可能忠诚于一些特定的行为模式,这些特定的行为模式被认为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用單向度的自利最大化来描述人类的行为动机是武断、简单化的,理性经济人本身不是从全面现实意义上描述的人的形象,因为理性经济人排除了经济行为人的伦理动机,导致了道德的缺乏,特别是自然环境的崩溃和财富分配的失衡,妨碍了伦理功能的实现以及人类和谐的实现。
森的发展观,是一种跨越了传统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强调要以个人实质性自由的获取来看待发展,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是实现人的全面的实质性自由。经济增长是发展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全部。森通过贫困、经济不平等进入到经济权利、经济正义,强调我们理解贫困和剥夺的性质和原因,从而使我们把注意力从手段(即增加收入)转向目的并相应的转向可以使这些目的得以实现的自由。他坚决反对旧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念,如权利垄断、性别歧视、贫富差距等,体现了西方现代正义观的主流思想。他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既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强调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责任,特别是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更应该发挥主动作用。
森的发展观不仅反映了发展理论的根本性变革,也切中了当下的时代焦点问题,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观点不仅对我国应对种种发展挑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考方法。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阿马蒂亚·森.让·德雷兹,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M]黄飞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阿马蒂亚·森.论经济不平等·不平等之再考察[M].王利文、于占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