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
在发达国家,由于"空巢家庭"出现较早,比率较高,应对这一挑战的经验也相对丰富。接下来,就让我们到世界各国看一看他们的国外社区养老方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关爱空巢老人的。
德国:老少互助有特色
65岁的克劳迪娅是个热情开朗的老人。前不久,她和4位同龄朋友在慕尼黑江畔区合买了一栋19世纪的别墅,将它翻修改装后,作为安享晚年的寓所。在别墅里,老人们各自拥有一个卧室,并共用厨房、客厅。平时,他们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克劳迪娅担任"主厨",西格尔包下园丁的活儿,安娜则负责采购……同龄人相助,费用没有养老院那么高,还可以维持"正常"的家居生活,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在德国,还有一种颇有新意的互助模式,这就是民政部门和大学生服务中心联手搞的老少互助。家住法兰克福的81岁老先生格特诺,独居带花园的别墅,很寂寞。想找个像他外孙女一样年龄的大学生来家"做客"。便委托法兰克福大学学生处贴了一个广告,随即,教育系学生玛丽搬进了老人的家。
玛丽住在格特诺女儿原来住的房间,家里的电器家具可以随便使用,而且不用交房租。但玛丽也很勤快,对老人也很关心,将每天做晚餐的活全承包了,饭后还会陪老人看电视、聊天,经常陪老人散步,帮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
法国:"别墅家庭"解孤寂
在法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护士"来料理生活起居。虽然生活无忧,但老人心中的孤寂却无人理会。
最近,一项名为"别墅家庭"的计划正在法国悄然兴起,缺少温情的老人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美国:躲开"空巢"住公寓
弗州62岁以上老人可以申请入住老年公寓,那里有专职员工照顾老人的基本生活起居。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入住高档公寓或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前者为私立,收费昂贵,服务设施和质量也相应更好;后者是老年公寓的主流,主要面向中低收入老人,入住者需符合一定的年收入要求,因州而异,并将收入的1/3交给公寓,不足费用由政府支付。
美国退休老人都有养老金,这是美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仅靠养老金不能保证应付晚年生活的各种问题,于是不爱储蓄的美国人大多在中年时即开始投资私人养老基金。此外,上世纪80年代开始风行于欧美的一种"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依然流行。
老年人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时价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
英国:"老年村"里享清福
英国赫特福德郡附近有一个叫"城堡村"的地方,村里共有150所住宅,商店、酒吧、图书馆、医院等设施应有尽有。与众不同的是,住在这里的村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人。从外观看,赫特福德郡的这个老年村到处宽敞整洁,看上去像幅风景画一般。除了工作人员之外,居民们的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村里听不见婴儿的哭叫声,看不到青少年打闹,甚至连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不轻易来此打扰。老人们平时种花、打球、聊天,享受着安静的晚年生活。
为了便于管理,村里还制定了特别的规矩,比如汽车时速限制在10英里左右;各家衣服不许挂在外面晾晒;严格控制宠物饲养等等。几年前搬到此地的诺曼·戈德费罗说:"这里的人相处非常融洽。我和老伴在许多地方都有房产,但比较起来,还是最喜欢这个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