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表词性

2016-05-30 06:07方媛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方媛

【摘要】:关于汉字的性质学界一直存有争论,本文试从表词特征方面谈谈汉字的性质。分析汉字性质时,要注意区分古今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汉字都具有表词性。此外,本文還想说明汉字“表意文字说”存在一些理解误区,需要加以辨别。

【关键词】:汉字性质;表词性;表意文字

一、汉字性质的概念界定

讨论汉字的性质,首先要界定“汉字”和“性质”这两个概念。对于“汉字”这个概念,学界基本已有统一认识,那就是应当将汉字分为古文字阶段(主要包括篆书和篆书以前的字体,特别是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等)和隶楷阶段(主要指隶书和隶书以后的文字)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至于讨论汉字的“性质”,则应当先明确评判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影响比较大的观点是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和汉字的符号形式这三个角度分析汉字的性质,即王伯熙先生的“三方面”说和周有光先生的“三相说”。(1)所谓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主要是指汉字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汉语,直接记录的是汉语的语音还是语义,由此产生了表音文字说和表意文字说。但是,“表意文字”这个概念,各家学者对它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是从文字符号可以不通过有声语言直接表达意义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有的是从文字符号记录的语言单位有意义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有的学者则是从不同的汉字符号能够区别同音语素这个角度来理解表意的。”而由索绪尔提出的“表意文字”这一概念,本来就存在翻译上的理解偏差,这在后文会详细说明。(2)所谓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主要是看一个字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由此产生的是表词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等概念。(3)最后,汉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汉字的外部形态和外形特征,人类文字的符号形态主要有图符、字符和字母三种,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是图符文字,隶楷阶段的文字是字符文字,这是没有疑问的。

事物的属性由于衡量标准的不同会得出多种答案,某一种属性只是给该事物归类的标准之一,因此汉字的性质是复杂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是从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的角度,试图说明汉字具有表词性质。我们主张以汉字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只作客观描写,不作单一定性。同时建议用“特点”代替“性质”的说法,从不同的个性特征角度分析汉字,而不是为了定义而定义。

二、汉字的表词性

从古至今,汉字体系无论是在构形、表意还是记录语言的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不区别概括其性质,就容易以偏概全。

前苏联文字学家伊斯特林在《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书中认为,古汉字是表词文字,现代汉字是词素文字。“表词文字”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的,他说:“从表面上看,词(words)显然是首先用符号表现在文字里的语言单位。用一个符号代表口语里的每个词,这样的文字体系就是所谓‘表意文字(ideographic writing),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误会的名称。文字的重要特点恰恰就是,字并不是代表实际世界的特征(“观念”)而是代表写字人的语言的特征,所以不如叫作表词文字(word-writing)或言语文字(logographic writing)。”。

“表意文字”的概念来源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的体系:(1)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这里的“表意”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deograph”,有学者指出:“这个词有 ideo和graph两个语素,ideo 有思想、观念的意思,graph是书写、图画的意思,所以,人们很容易从字面意思推断出表意文字就是表示思想或观念的文字,把字看成是代表实际世界特征的东西,而忽略了字和语言单位的关系。”因此,单纯将“ideograph”这个英文单词解释成“表意”是不对的,对于“意”更准确的理解应当是“词”。

分析汉字是表词文字、语素文字还是音节文字,是从文字记录哪一级语言单位的角度来看汉字的性质。古代汉语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就是一个语素。在这种情况下,汉字是表词文字,具有表词性质。随着时间推移,到了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大多数,单音词变少了。这些复音词中的确有些字是只表音节没有意义的,例如连绵词和音译外来词,但是这些词往往添加了相同的表意偏旁,因此能够被理解为是可以表达语素的字。例如连绵词“匍匐”都加注了偏旁“勹”,外来词“猛犸”都加注了“犭”旁等等。此外,有学者统计了现代汉字中的“字”约有90%可以对应汉语的一个“语素”,这里的“语素”包括单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素。现代汉字可以被认为是语素文字,也具有表词性。

三、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认识误区

除了索绪尔“表意文字”概念的理解误区,其他关于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认识误区还包括:(1)索绪尔对汉字的了解是有局限性的。认为汉字只和概念对应,而不表示语音,这实际上是西方学者对汉字的片面认识;(2)受西方“文字发展三段论”的影响,有些学者生硬地将西方文字学理论套用于汉字这种自源文字。事实上,世界文字发展要依次经过表形——表意——表音这三个阶段的理论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从古埃及文字及其后裔文字的进化情况总结而来的,并不适用于汉字。文字的发展没有优劣之分,表音文字体系和表意文字体系更不是互相替代、衍生的关系;(3)用“表意文字”给汉字定性,只能将汉字和拼音文字区别开来,不能与其他表意文字相区别,这种定性是片面的,不具备标志性。

四、小结

“记录语言的方式一定要具体到语言单位, 才能体现出不同性质的文字的本质特征。”对于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的研究,首先要区分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的汉字。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是表词文字,隶楷阶段的汉字是表词——语素文字,这两个阶段的汉字都具有表词性。此外,对于汉字“表意文字说”的理解是有误区的,我们要加以辨别。

参考文献:

[1]王德寿.关于汉字性质研究的一些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第9页.

[3]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360—361页.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50—51页.

[5]司玉英.也谈表意文字与词文字、语素文字的关系——兼与郑振峰先生商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6]文武.汉语语素的定量研究[J].中国语文,1984,(5).

[7]张玉金.论汉字的性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8]胡志明.汉字性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9]黄德宽.汉语文字学史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第2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