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大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2016-05-30 06:01殷荣甫
亚太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科学性改进措施

殷荣甫

摘 要: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多数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上好不犹豫的使用了讲授法这一单一的教学法,导致学生对思政课表现出消极的心态甚至厌恶的情绪。本文针对笔者所倡导的案例分析法的科学性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课堂现状;案例分析法;科学性;改进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大学生培养社会主流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现代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人生困境以及社会矛盾和问题。

笔者针对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很大程度上出自于课堂教学法的选择和使用。据了解,现代大学思政课堂上多数教师选择了简单但不受学生喜欢的讲授法。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导致了思政课堂呈现出“教师独角戏”的奇怪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找到适合思政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法,本文主要对“案例分析法”教学进行科学性分析。

一、案例分析法定义

案例分析法可以理解为教师就某一个知识点向学生抛出一则既发生的或者主观编制的背景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告知学生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与案例材料相结合,做出某种决策、给出某个答案、作出相关评价、提出某种看法或者解决措施等等。

案例分析法教学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目标作为教学目的。该方法既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程度,又能体现出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客观评价、理论联系实践等能力。因此,案例分析法是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法之一。

二、思政课堂教学使用案例分析法的科学性分析

1.大学思政课教材通常采用理论条文领先的结构进行功能教学。语言重复率高,文字资料丰富而图像资料、案例材料相对缺乏,从而显得枯燥乏味、单调、难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法通常采用讲授理论条文为主的“独角戏”的讲授法,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老师必须采用多样性教学法进行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为教学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

2.学生参与课堂程度高。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表现出厌恶和无奈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部分学生甚至称思政课为“理论传销”、“洗脑课”等等,上课迟到、旷课、玩手机、睡觉是很多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惯用表现。甚至在某些学校思政课学生出勤率竟然在50%以下。思政课本来就具有严肃性特点,如果老师采取强硬地态度维持课堂效率将会导致教学心情受到破坏,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甚至导致课堂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难堪境地。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参与程度非常高的一种教学法,有案例分析就意味着课堂互动元素。一方面,对案例的解读、分析和评价将反映出每位学生不同的观点、思维方式、理解理论知识的程度、心理特征等等。在这种情境下,学生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墨菲定律”①的心理效应,学生不得不根据案例情景去主动思考问题,因为在学生在老师面前总会表现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心理特点。这样以来,学生课堂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将会得以改进,睡觉、聊天、玩手机等不良行为将会被主动思考问题而代替。

3.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换变为“理论实践二元结合”学习。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无论是实际发生过的事件还是老师假想出来的案例情境,总归是已发生的或者可能会发生的具体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读和分析案例实际上也锻炼了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可以更好地与情景教学法相结合达到更好效果。在使用案例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拟案例发生时的情景,课堂上再现案例发生现场能够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案例内容。也在更大范围内提升了学生参与度,一改传统教学采用的满堂灌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三、案例分析法的创新型运用途径探究

1.政治敏锐感和时事洞察力的培养有助于案例选择。案例林林总总,多种多样,来源和渠道也是纷繁复杂的。思政课老师们应该是时事洞察力比较强的一群人,随时随地关心国家大事,如:经济发展归类数据、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五年规划纲要,无论是从杂志、期刊、电视广播等都可以作为案例的来源。在案例收集时老师应做有心人,随时做好记录并加以整理归类。

2.结合学生群体日常生活实际收集案例。思政课老师自己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第一线收集资料编写案例。大学生的德育建设更多表现在第二课堂里面,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何况大多学生都有“阳奉阴违”的作风,在老师面前表现为“人人是好人”的混乱现象。思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升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掌握真实可靠的信息作为案例带到第一课堂上作为教学资源使用。既可以使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可以迫使学生面对自己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3.案例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融合,用心发现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并能力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以致用。

4.教学案例的选择。在案例的筛选过程中一定要四个原则:(1)典型性,通常情况下,案例越具有典型性就越能体现知识的多样性,表现出多个知识点的交叉综合,有助于解释和表达深奥的理论知识。(2)相关性,案例必须是能够说明理论知识的,或者与理论知识紧密相关的,用毫不相关的案例去分析理论知识就会是张冠李戴,毫无意义。(3)高雅性,这里所讲的高雅性是指所选案例一定不要显得庸俗无趣,尽量少去表达社会的阴暗面。身为人师,理所应当地用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多挖掘现实社会中的闪光点。同时也不能够讲述太多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以及引用或强调一些空穴来风的消息。④针对性,案例分析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理论内容,如果案例过于复杂将会失去案例的作用,就会显得本末倒置。

5.建设和共享思政教学案例资源库。每一所高校都设有公共教学部(系)或者专门的思政教学部,思政老师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任何一位老师不可能收集完所有的案例,即使收集大量案例也不能保证其质量高低。这时建设教学案例资源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各位老师分别提供自己的案例资源然后集中讨论,选出更加能够体现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案例,整合后形成案例资源库。全体教师共享这一资源库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对教学法的运用进行大量的摸索和积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让各个不同层次的、不同性格的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都能够得到一定机会融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这样学生才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案例分析法将是提高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消极态度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Murphy)提出的。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齐配芳.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窦瑶瑶.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CNKI,2014.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与老年服务学院)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法科学性改进措施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