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索绪尔的一系列语言理论为语言学的研究及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其语言观的理论核心是既注重语言的系统性,又注重语言在不同关系中的关系性,并且二者存在着辩证统一性,因此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此,该文从索绪尔与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思想出发,比较两者的语言观,从而探讨索绪尔的语言哲学思想,以揭示其马克思主义语言观,阐释其语言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索绪尔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当代价值
一、引言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由于他对语言学所做出的贡献,因此更多的学者把他当作一名语言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索绪尔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其实不然,索绪尔在论述语言问题时有其哲学思想渊源,他的语言思想揭示了语言之间的辩证统一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基于此,文章将以索绪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为基点,首先对索绪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进行比较,探讨他们之间的异同,希望在此基础上来探究索绪尔语言思想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因此,笔者在仔细研读了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2001)(以下简称《教程》)这一著作的基础上,探讨索绪尔的语言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思想,揭示其语言哲学渊源。
二、索绪尔语言观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比较
(一)索绪尔语言观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相似点
索绪尔和马克思在语言研究方面都对语言与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索绪尔(2001)提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思维的呈现离不开语言,因为语言对思维来说不管是作为一种物质的声音手段,还是作为思想和声音的媒介,他们的结合必定是界限分明的。就如同一张纸,有正反两面,撕开它时,这两面都同时涉及,而语言与思维亦如此,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它使人能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声音在参与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使人更好地表述世界。
马克思在论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认为,思维绝不会脱离语言而存在的。人类的思维要想表现出来,必须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才能呈现出来。所以,要想架起思维和意识与声音之间的桥梁,那么必须借助于某些连接物来连接起人们的思维和声音,于是语言便应运而生。因此,语言有了物质属性,思维的呈现也就成为了可能。在这一观点上,索绪尔也指出了马克思的观点,都表达了语言的唯物论属性,语言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因而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二人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论述有其相似之处,即语言是思维表达的物质手段,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且语言作为思维的媒介来表达思想,是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离开了语言,思维是无法表达的,是难以存在的。
(二)索绪尔语言观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不同点
1.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马克思主义对语言的论述主要围绕“语言具有社会性”这一中心来进行阐释。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专门对语言做出阐释,只是零星的见诸他们的作品中,但他们的语言哲学思想却影响深远。
在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中,马克思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的一种交往活动,与人类所有的活动领域息息相关,是现实生活的表现,是社会变化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生产之需要,语言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所以说语言是一种实践活动,正是这一实践活动产生了人的语言以及思维,形成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语言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中语言的社会性还体现在语言不具有阶级性,它是适合全社会的。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为所有人服务的,它对于社会成员都是一视同仁的。而“语言创造出来不是为了满足某一个阶级的需要……语言是全民的语言,对社会是统一的,对社会全体成员是共同的。”(斯大林,1971:5)也就是说,语言没有阶级性,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平等的,它具有社会性,是为全民服务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具有全民性和社会性,是为人类交流服务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紧紧围绕着“社会”这一主题,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语言和意识一样,都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语言问题的探讨,马克思语言观认为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马克思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的一种交往活动,是现实生活的表现,正如人体中不可或缺的器官一样,语言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说语言是一种实践活动,正是这一种实践活动才产生了人的语言以及思维,才形成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产生的科学的语言观,指引着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索绪尔的语言观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这为他语言学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提供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索绪尔的语言观体现在他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在进行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时,他把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指出语言是指语言的结构或语言的结构系统,它是超个人的,属于社会层面的;而言语是属于个人的,指个人的说话行为。所以人类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言语活动,都包含了语言和言语两部分,且语言是本质的,言语是次要的。所以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语言学的研究确定了研究对象,指出科学的语言研究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言语。
索绪尔的语言共时性与历时性问题是他的另一对语言思想。索绪尔认为一切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都存在着由于时间因素的干预而产生的二重性问题。就如语言问题,它是一个处于某一时间轴上的横向与纵向问题。索绪尔(2001)在解释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时对这两个概念做了精准的解释,他认为共时语言学是研究处于同一集体意识所能感觉到的各个相连续的要素,并且要素间彼此是构成系统的。而历时语言学研究的不是同一集体意识所能感觉到的连续要素,而是一个要素取代另一个,由于受时间因素的干扰,所以彼此间是不构成系统的(付莉,2015)。而索绪尔给语言下定义时,指出语言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因此,索绪尔更多的倾向于共时语言学的研究,在同时段里研究语言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语言的实质。
因此,索绪尔的语言观紧紧围绕“语言”这一中心展开,提出了语言的研究对象,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以及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确立了自己的语言观思想,给当代语言学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索绪尔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一)索绪尔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体现
索绪尔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主要体现在他语言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交往性以及语言的辩证性方面。
在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语言哲学思想中,马克思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即语言来源于实践,实践产生了语言交往的需要,实践创造了语言交往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1979:34)曾经提到,语言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彼此间交往的产物,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观念、意识,以便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马克思语言的社会性体现在它的实践性上,即语言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交往中彼此建立起来的用于表达思想的手段。
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看待索绪尔的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是从意识形态、符号开始来探讨语言哲学问题的。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符号,因而具有物质现实性的唯物论基础。因为任何意识形态符号,包括语言,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且本身也是物质现实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作为意识形态符号的现象都有着某种物质形式,他们并不是个人的,符号作为意识和意识形态的载体,是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构建的物质的反应,彼此间是一种动态建构的过程。
既然语言是一种动态的互构性过程,那么语言符号就具有社会实践性,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人的,这与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语言具有社会性相一致。因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语言的交往在于理解,而理解的过程是具有物质性的社会交往过程,是集体的而非个人的,语言具有物质基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正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这一语言思想的,他强调语言具有社会性,是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言语是属于个人的,不能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索绪尔的另一个体现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地方是他的语言辩证性,主要体现在他的二元对立的语言哲学思想的论述中,如语言和言语、不变性与可变性、共时与历时,通过对立的论述探讨其语言哲学思想。索绪尔研究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时,认为作为人类的言语活动的产物,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交际中,双方同时存在,不可或缺。因此,二者在相互对立中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同样,索绪尔的不变性与可变性、共时与历时也包含二元对立的思想,他通过空间和时间两维空间来考虑它们的对立性,以区分各自的差别。所以,这种对立的思想正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思想的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语言思想的延伸。(付莉,2015)
(二)索绪尔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当代价值
索绪尔的语言学说重点在语言的系统性以及对立性方面,以即为语言学规定了研究的对象-语言,因而为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索绪尔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分散和渗透在其语言思想研究和实践当中,索绪尔在进行语言学研究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哲学思想,把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他的语言学研究中,并提出了“二分法”原则来构建其整个理论框架,从而为现代语言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当代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正确的道路。通过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语言观进行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使之在同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观照中,彰显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以及更好地指导马克思主义语言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向前发展。
四、结论
从以上探讨可以看出,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有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来源,其语言理论也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因为语言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对哲学的探讨。在索绪尔对语言问题的不懈探索和研究中,他一直努力追求着语言研究的长远目标,同时也不断突破语言哲学的新高度,从而建立了自己的语言观,为人类语言符号的发展和运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向前发展,为我们当今研究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对索绪尔的语言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来源。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当代启示”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名凯译,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付莉.索绪尔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J].海外英语,2015,(20).
[3]刘江,岑运强.索绪尔语言学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研究——基于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转向的视角[J].外语学刊,2013,(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壮寰.语言符号的不变性与可变性——读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4).
[6]申小龙.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概念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7]王寅.再论索绪尔与语言哲学[J].山东外语教学,2013,(1).
[8][苏]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9]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付莉 湖南湘潭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4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