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毁灭性病害,严重制约着甘南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甘南县对引进的防治新产品进行试验。通过试验了解到75%苯酰菌胺+代森锰锌可分散粒剂是治疗马铃薯霜霉病、疫霉病、腐霉病的特效杀菌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
关键词:苯酰菌胺+代森锰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19
马铃薯晚疫病在种植马铃薯的主产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通过试验了解到75%苯酰菌胺+代森锰锌可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了该药品对马铃薯的安全性及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该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马铃薯(克新13号)。
试验药剂:苯酰菌胺+代森锰锌。
对照药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试验对象:马铃薯晚疫病。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甘南县东郊村,土质为草甸土,前茬作物是玉米,肥力情况为碱解氮173毫克/公斤、有效磷22.1毫克/公斤、速效钾202.46毫克/公斤、有机质32.7441克/公斤。亩施种肥20公斤,其中尿素5公斤、二铵7公斤、硫酸钾8公斤。马铃薯播栽期5月10日,6月4日出齐苗,出苗率在95%以上,株行距为22×67厘米。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分组设计,一共设计5个区域,所有的小区都是采用随机区组进行排列,每个小区的面积30平方米,并且每小区浇水45公斤。
试验分别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法:处理1、处理2、处理3,这三种药剂方法均采用以75%苯酰菌胺+代森锰锌可分散粒剂,用量分别为100克/亩、120克/亩、150克/亩;处理4药剂为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50克/亩;处理5为空白,不施药。
施药方法:首先按照制定的方案,按照剂量对好母液;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再加实际的用水量;最后,进行人工叶面喷雾。施药器械采用利农400型背负式喷雾器。
施药时间和次数: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共计3次施药,施药时间分别是:第一次是在马铃薯初花期刚出现病斑,第二次是在马铃薯花期盛开时期,第三次是在马铃薯盛花末期。
1.3调查方法和次数
调查次数:本试验一共调查4次。第一次调查是在施药前,调查该病情的基数。然后再进行施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调查分别在上一次施药后7天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采取的是在施药前先调查基数,然后再选取施药前和最后一次施药的防治效果对比调查,最后在小区内以对角线式采样法取5点,每点选取马铃薯2株,并且每株随机抽查10片叶子。
安全性调查:在施药后3天、10天分别去观察,如果马铃薯在施药后,没有出现其他变化,说明75%苯酰菌胺+代森锰锌可分散粒剂对马铃薯生长安全。
2 试验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选取每个试验小区中间行1平方米,并且要选取同等株数,进行单收单测。只要是小区采取了药剂处理,都明显比空白对照区增加产量效果显著。选取4种处理方法,并选取对照产量27800公斤,如表1所示。
2.2 防效调查结果与分析
施药前一天进行第一次调查,调查发现马铃薯晚疫病己经发生,病情指数在0.22~0.33之间,第二次调查为第二次施药,对照区病情指数达到了2.61,施药的4个处理病情无大发展。处理1、2、3、4病情指数分别为0.69、0.36、0.33、0.72,防效分别为76.29%、81.95%、86.91%、69.44%;第三次调查为第三次施药当天,对照区病情指数达到4.98,而施药处理病情无大进展,处理1、2、3、4病情指数分别为1.17、0.72、0.69、1.28,防效分别为75.28%、78.81%、86.0%、68.39%;最后调查在第三次喷药后10天进行。从调查中看出,对照区病情指数已达6.0。而其他的集中处理病情指数如表2。
3结语
虽然亩用量150克的效果最佳,而且增产率也比较高,但在生產上可采用亩施120克药剂对水45公斤的方法进行叶面喷施,最终的效果是可以更好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75%苯酰菌胺+代森锰锌可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以亩用量120克为宜,间隔期7~10天,连续3次进行叶面喷施,而在施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要让整株叶片都着上药,特别是底部叶片及叶背面。
75%苯酰菌胺+代森锰锌可分散粒剂是一种内吸性效果极好的杀菌剂,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而且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亩用量120克(有效成分用量90克/亩)平均防效达到78.16%。采取这种方法,不仅对马铃薯生长较为安全,而且增产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王占宇,本科学历,甘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