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王建兵

2016-05-30 21:22:04王金旺
甘肃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做法背景教学效果

王金旺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模式;背景;做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70—01

一、“1535”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把学生学习过程分为五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整理、作业练习和交流反思。这五个环节是一个完整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五个部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忽视都会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五环节中任一环节的完成效果都对整体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才能让学生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围绕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必须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五个环节,即明确目标、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评估、完善对策。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课标要求,在此基础上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并围绕学生学习主线,落实模块教学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形成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主要完成落实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答疑解惑,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案,加工整理知识点等任务。评估反馈时,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要注意提高试题的质量。其次针对以上各环节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教”与“学”过程的优化,使我校课改高度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统一。

两个五环节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为了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落实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必须以课堂为核心和枢纽,把学习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而课堂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阵地。因此,我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重点致力于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了“1535”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为抓手,解决重视课堂学习而忽视课前和课后其他环节学习任务的突出问题。

二、“1535”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

利用一分钟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利用五分钟或让学生通过演讲、板书等充分展示预习效果,或由教师、学习小组相互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或由教师反馈上节课学生提交的普遍性问题;利用30分钟进行新课程内容学习;最后五分钟教师反思总结教学得失,向学生征求本节课的意见建议,学生提交还需解决的问题的清单,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设想,更具针对性地布置巩固提高新知识的课本及辅助性资料的作业等。

“1535”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规定了一些各个学科都需要遵守的原则,即每节课都必须有预习反馈五分钟和整理总结五分钟。这种安排是为了使学习“五环节”中的“课前预习”、“课后整理”两个环节落到实处,因为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预习反馈”五分钟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检查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无数优秀学生的成功学习经验证明,课前充分预习是提高听讲效率和学习针对性的保证,我们把它放在学习五环节的首位予以重视,但是没有老师的督促检查,学生自觉预习的习惯将很难养成。同时,通过预习反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课堂教授新知识规定在三十分钟内完成,从客观上限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教法,以教师活动为主而忽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状况发生,同时对教师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精讲精练,突出重点,避免冗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是必要前提。因而,这三十分钟的效率取决于预习反馈环节的落实。

课堂上留下五分钟整理总结时间,一是为了让学生对当堂所学内容及时总结整理,以期及早发现自己学习的漏洞,及时解决。二是“学习五环节”中的课后整理环节,我们在长期实行中发现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落不到实处。整理总结是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必要学习过程。如果缺乏这一环节,必然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把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上,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的意识,以期早日养成主动落实“学习五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1535”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从具体教学效果来看,“1535”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认识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做法背景教学效果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2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