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多風 面癱易發 怎樣健康、開心迎接春天

2016-05-30 20:06
台商 2016年3期
关键词:治療麻木

42歲的王小姐,固定清晨運動,初春一次從公園練拳回來後,發現右臉發麻,以為是一時性的,沒太在意。下午開始全臉發麻,自行臉部按摩無效,後用熱毛巾敷臉,稍微緩解,不以為意。隔日再次練拳,突然發現右臉乾燥冷無汗出、左臉濕潤溫暖有汗、右嘴角感覺較為麻木乾緊,於是趕快就診。經過針灸治療,麻木減輕,以為已經恢復。一次上班趕路汗出後用冷水沖臉,又開始出現麻木症狀,右嘴角乾緊再次出現。再經中醫治療,針灸輔以中藥,經一個月後麻木症狀緩解。

初春在中醫門診中,類似王小姐這樣面癱的患者不少,輕者自覺臉部麻木,中者患部排汗異常,重者一側面部板滯、閉眼不能、口角歪斜流涎,治療期間容易反復,並要嚴加避風寒保暖,才能避免復發。

《黃帝內經》有言「春三月,此為發陳……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所謂「發陳」一是,養精蓄銳後的好東西到春天發出來,即所謂「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另是指多年的舊病到春天會復發,因此春天是很多疾病暴發的季節,如面癱、流感、乙腦等急性傳染病。

【西醫怎麼看面癱】

面癱相當於西醫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或「周圍性面神經炎」,多數患者是在局部受風寒後發病,或因風濕性損害,面神經腫脹、受壓,血液循環障礙使面神經麻痹。有些患者由於急性鼻咽部感染、病毒感染如帶狀皰疹和自主神經功能不穩定等,引起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痙攣,導致神經缺血、水腫。

疾病特點與治療

1.任何年齡均可發病,20~50歲最多,男性略多於女性,常為單側,極少雙側;

2.病初可伴麻痹側耳後乳突區、耳內或下頜角的疼痛,也可無自覺症狀,症狀可於1~3天達到高峰;

3.表現為面部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變大,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

4.起病2~3週開始恢復,1~2個月症狀明顯好轉或痊癒。但也有一年還未能恢復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發病1~2週內盡早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減輕神經水腫、受壓;配合維生素B1、B12等促神經功能恢復;如為帶狀病毒引起則加用抗病毒藥。

理療與康復治療:如紅外線照射、超短波熱療、高壓氧。

【中醫怎麼看面癱】

從中醫而言,面癱是由風邪入中面部,痰濁阻滯經絡所致,起病突然,春秋多發,常有受寒史。由於春天多風,易讓症情反復,故治療面癱中醫非常重視避風寒。除了閉眼不能、口角歪斜的共有症狀外,中醫一般將面癱主要分為兩大類:

1.風寒襲絡:常有吹風受寒史,急性起病,一側面部板滯。怕冷惡風寒,大便稀,小便清長。

治療藥物:如牽正散、補陽還五湯等。

2.風熱襲絡:常有患側耳內、耳後完骨及面頰部疼痛及發熱,起病較緩,閉眼不能,口角歪斜,口苦,大便乾燥,小便短赤。

治療藥物:如龍膽瀉肝湯、白虎桂枝湯等。

其他中醫治療法

1.針灸:除了中藥外,針灸治療效果明顯,幾乎為首選療法。可取合谷、風池、陽白、翳風、四白、地倉、頰車等穴位,進行刺激,達到通經活絡,解除麻木癱痹;

2.推拿:用輕柔手法根據面部肌肉走向進行按摩,並針對上述穴位加強推拿;

3.拔罐:對熱性面癱用用小口徑火罐拔罐或散罐尤為適宜。病變部位皮膚可用皮膚針輕叩,少量出血,促進患部血液循環,神經修復。

【日常調養】

1.熱敷:熱敷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強神經炎症水腫吸收,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一天可以2~3次;

2.盡早自我按摩面肌、訓練舉眉、舉額、閉目、露齒、鼓腮、吹口哨等動作,每天數次,每次數分鐘;

3.提早休息,注意避風保暖,患處切記勿再次受風寒,可用圍巾、口罩、帽子等遮護,避免再次刺激神經;

4.飲食上可適量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穀物,如糙米、燕麥、蕎麥、小米等,及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黃豆、黑豆、紅豆等豆類食品,以利神經營養有助康復。

在三千年前,古人已經認識到季節特色與疾病發生的相關性,故建議我們在春暖花開時,要晚睡早起,在庭院裏散步,放鬆心情,減少發怒;同時避寒保暖,以免急性病症上身。生而勿殺,故在春節也要盡量避免殺生,減少肉食,進而也才能保養腸胃健康。鼓勵自己順應天地變化,調適情緒,以開放的心度過新春佳節及春季的每一天。

猜你喜欢
治療麻木
麻木
工傷鑑定評估達國際水平 AI治療添趣味
正視治療師不足問題 締造傷健共融社會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亚麻木脂素提取液渗透模型建立与验证
浮生一记
院舍治療VS社區治療
麻木先生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