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蓉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数学的中心环节。感知经验只是入门的向导,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揭示才能成为判断的依据。概念的理解要以能否达到“守恒”为标志,换句话说,要真正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根据内涵去理解概念的外延。
一、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教学中提供的事例或材料要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守恒”由此初步形成概念。
例如,初次建立乘法概念时先出下面一些等式:
3+3+3+3+3=3 ×5 5+5+5+5=4×5
8+8+8=8×3 11+11+11+11+11=11×5
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本质属性是“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初步形成概念。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时,先出标准位置的三角形和,再出示呈现变式图形等,让学生有个整体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通过反面衬托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从正反面进行概念数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和“等式”两个概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让学生辨别正误,确切地掌握方程概念。
例:在下面各式中,指出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4+3x=10 4x+6×8 3.7x=11.1
8x-3×5=49 9+4×5=29 x÷0.5=20
三、多层次地进行抽象概括
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有一个长期的,反复认识过程,同样,概括也要多阶段,多层次地进行。例如,对分数的认识在教学大纲中一般分成两个阶段进行,而且每一阶段还分几个层次。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的教师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突出把1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的“取份”。
通过教具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把其中的一份用阴影表示,说明阴影部分是整个圆的,剩下的圆也是整圆的。然后依次认识、、……
第二层次:着重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全班拿出先分发的正方形纸片(大小相同)折出,用阴影把它表示出来如图11-3:
教师把学生折叠的结果分别展示出来,让他们说明阴影部分分别表示自己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阴影部分形状不同,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每人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来,并上讲台来向大家展示。教师又提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为什么长短不一呢?”(各人自备的线绳有长短),由此明确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单位“1”相同,就相等,单位“1”不同,必然不等。
第三层次: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又可以是一群物体。
请第二组同学上台前来,男女分站在左右两边(男4女3),问:“女生各占全组的几分之几?男生呢?”再请男女混合站排,同样观察男女生占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至此,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告一段落,为下一阶段的“中间突破”、揭示分数的本质属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下定义或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多层次地概括,要用简练的语言把概念的本质属性固定下来,以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巩固和运用
1.要注意下定义的时机
对概念下定义起到组织,巩固和整理知识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用清晰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下定义。下定义要注意恰当的时机,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时就过早下定义。必然导致死记硬背,鹦鹉学舌,食而不化;如果过迟下定义,同样不利于概念的掌握,也阻碍了智力活动的内化。
2.下定义要“咬文嚼字”
下定义是对概念定性,对定义中有的关键词句都要反复推敲。例如讲小数的性质是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就不能说成“在小数点的后面”,又如“循环小数”的定义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循环小数”。这里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指的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无关;二指的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而且依次不断地出现。为了帮助学生确切地了解其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可以让他们判断下列这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1)8888.426重复部分不在小数部分。
(2)6.1010010001小数部分1、0二数字重复出现,但不是“依次出现”。
(3)9.426426小数部分4、2、6三个数字是依次重复,但不是“不断”出现。
(4)5426426……符合循环小数的全部条件。
3.表述定义要由低到高,逐步要求
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有其确定性和阶段性。小学数学概念是最基本的,往往也是初级的,有待发展的。例如:“角”的定义是:“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周角也是角了。到了中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要体现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描述,而且开始时,只要求学生用比较具体的、展开的、不太精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以后逐步过渡到用压缩的、精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用定义的方式固定下来。
五、注意和相近的,易混的概念比较
建立概念时,及时和邻近的、易混的已知概念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可巩固旧概念,又能加强新概念的清晰度,有助于概念系统的逐步形成。例如,教完了小数的性质,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小数大小就发生变化?”明确关键在于看小数位上的数字是否发生变化,学了“整数”就要和以前所学的除尽进行比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除尽包括整数和一切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此外,还要注意对数与数字、数位和位数,奇数与质数,偶数与合数,化简比和求比值,时间与时刻等各种同义词概念进行辨析。
下面是用列表法对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进行的辨析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宁县均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