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平衡为不移

2016-05-30 10:48伏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相平衡生态发展

伏锐

当星球与星球间的引力相平衡,宇宙才能运转;当太阳辐射等能量与地球散热相平衡,地球才不会爆裂;当经济与生态相平衡,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同样,人也是有平衡才能生存立足。

文与质应当平衡。提及文质关系,历来称道的最高标准便是文质彬彬。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过于文饰则会导致虚妄,而过于质朴则会导致粗野。在那个战争混乱的年代,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不仅对人有用,对社会发展也有重大作用。“文”则意味着宣传、活动等,而“质”则意味着经济实力。过于宣传则会“浮夸”;过于讲求经济,则文化、生态等问题突出。唯有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达成一种平衡,社会才能繁荣昌盛。

利與义应当平衡。古语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钱财,人人皆欲之,但过于追求钱财,便成了“拜金”,为人所鄙夷。但过于追求精神,则导致穷困潦倒。“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活没有物质支持,便如同鲜花被离根拔出,不过几天,便永远停留在精神世界之中。而孟子所认为的舍生取义,则明显过头了。舍弃生命,是对自己的否定,对父母的栽培的无视,乃至是一种轻浮的选择。当然,义也不是不要的,如以魏晋文人及渔父的超然物外与嵇康的《广陵散》相比,或未易量。对于生、利、义,苏东坡能够很好地回答。在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艰苦的环境下,与柳永终日倚红偎翠相比,他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并非消极,而是一种豁达,不被重用也罢,今天能做一些就算一些,黄州、琼州,何处不能做?于是,他开始与民同乐,造福百姓,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他再被重用,成就一方伟业。

平衡正如一种矛盾的解决方法,它不走极端,而是在矛盾中寻求一个平衡点,顾及双方的共同优点。将两个优点和两个缺点相抵消,以至平衡,这当然是动态的平衡,在运动中不断平衡来发展。

平衡是一种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其表现为多种发展方式一同采取,共促发展;在历史发展中,其表现为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向前推进的合力促进历史向前发展;在人生中,其是处世态度的融合,是佛儒道的生活方式。

唯平衡不移,其非中庸之道,乃动态平衡,如历史发展一般,最终最向前的,在一次次度过门槛后,到达终点。

开篇以论据链的形式引入话题,由此及彼,得出“人也是有平衡才能生存立足”的立意,审题准确。

作者在此是想用“文”与“质”的均衡来论证“平衡”这一观点,但行文中谈及“平衡”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作用时,将“文”理解为“宣传活动”,“质”理解为“经济实力”,最后强行扭转到经济与自然环境上来,十分牵强,也曲解了孔子名言中“文”“质”二词的含义。

这一段通过分析“利”与“义”的关系来加强对“义利均衡”的理解,并引用文化典故,内容丰富。用“如同鲜花被离根拔出”的比喻来形容精神需要物质的支撑,十分贴切。对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了要珍视生命。但对文化典故的解读主观性较强,也不甚准确,引用事例时甚至有知识性错误,如“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他(苏轼)再被重用,成就一方伟业”纯属无稽之谈。

此外,举例论证不够明晰、到位,语言表达也太过随意,不流畅、口语化的问题比比皆是。

在谈了“文与质”“利与义”应当平衡之后,作者对“平衡”的作用和价值作了哲理化的解读,得出“平衡是一种矛盾的解决方法”“平衡是一种发展的方式”的观点,可圈可点。但未能结合“人生”“社会”等进行分析,言语空洞,论证乏力。

结尾照应标题,强调只有保持动态平衡才能稳步向前发展。若能提及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论证将更有深度。末尾一句中“最终最向前的……到达终点”,语言混乱,不知所云。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2016届11月期中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平衡的世界中。平衡的外延很广泛,它包括生态的平衡、营养的平衡、心态的平衡、空间的平衡、时间的平衡等。平衡,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为和谐。

然而在生活中,不平衡又往往不期而至。生态失去了平衡,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营养失去了平衡,人就会产生疾病;心态不平衡,就会受压抑、生嫉妒;国家发展不平衡,就会出现以强凌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猜你喜欢
相平衡生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模型研究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SVOC气相-颗粒相平衡时间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思维导图在相平衡教学过程的应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Lennard-Jones流体相平衡性质的Monte Carlo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