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生云气[2]。访中兴、英雄陈迹[3],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4],梦断神州故里[5]。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6],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7]。后不如今今非昔[8],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释】
[1]履斋先生: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宣城人。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殿试第一。他是南宋词作较多的词人之一,有《履斋诗余》三卷,近二百六十首词。沧浪:沧浪亭,是苏州名胜,曾为韩世忠的别墅,在苏州府学东。[2]乔木:指梅树。[3]中兴英雄:指韩兴忠。[4]战舰东风悭借便:指韩世忠黄天荡之捷,金兀术掘新河逃走。[5]神州故里:指北宋沦陷领土。[6]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7]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8]后不如今今非昔: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阅读指津】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词人陪太守吴潜沧浪亭观梅,即景生情,抒发了词人缅怀英雄、感时忧国的情怀。
“贺新郎”,词牌名之一,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后人改名为“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雪月江山夜”等,因此有些书本也写作《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是南宋著名词人。绍定五年(1232)年开始,他在苏州仓台任幕僚。嘉熙元年(1237)下半年,吴潜由庆元(宁波)改知平江府(苏州)。此时,吴文英还在苏州为仓台幕僚。嘉熙三年正月,二人相约沧浪亭赏梅。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花园,宋苏舜钦购为私人花园,并建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后以亭名园,称“沧浪亭”。后来成为韩世忠的别墅。所以吴潜称为“韩氏沧浪亭”。此次观梅,二吴皆有词作一唱一和。梦窗有《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吴潜和作是《吴中韩氏沧浪亭和吴梦窗韵》。
上阕写作者与吴潜同游沧浪亭别墅,追忆韩世忠大败金兀术的英雄事迹,抒发悲伤之情。开头一句写入园所见,高耸挺拔的大树云气缭绕。“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两句直接交代观梅目的是景仰英雄韩世忠业绩,追思前朝的旧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两句语意双关,既是借赤壁之战借东风的典故来凸显现实,同时也是借东风这个意象来表达生不逢时、天不从人愿的感慨,暗示正是由于秦桧等奸臣的陷害,韩世忠等抗金名将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最终导致国破的悲剧。悭,是吝惜的意思。“华表月明归夜鹤”用的是丁令威化鹤重归辽东的典故。后四句想象英雄无奈回到故乡的情景,物是人非,昔日的繁花似锦,如今竟然还是叶落花飘零,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下阕写沧浪别墅观梅。“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六句,从出游赏梅写起,宋代知州被称为“遨头”,点明作者陪吴潜寻幽探春。问梅开否,唱曲催花,既点明题目,又语意双关,把催花开放,隐喻对当政者寄予发奋图强的殷切希望。“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为下句“此心与东君同意”作了铺垫,东君是春神,此处借指知州吴潜,“此心与东君同意”,表明两人的思想基本一致,突出了词人梅花一样高洁的情操。后四句抒发今不如昔的愤慨,对南宋小朝廷进行婉讽。词人和吴潜看沧浪水逝去,默默无语,举起酒杯,借酒消愁。
这首词结构严密,正如陈询《海峭说词》所言:“前阕沧浪起,看梅结,后阕看梅起,沧浪结,章法一丝不走。”其次,全词悲慨低沉,是忧国忧时的名作。借沧浪亭看梅怀念抗金名将韩世忠,抒发了积郁于胸的悲慨,表达了对现实强烈的不满。词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沉郁顿挫、苍凉悲壮的豪气。陈洵说:“清真、稼轩、梦窗三家,实为一家。”就这首词看来,是颇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