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柱 穆琳琳 乔玉龙 安澄全 李树林
摘 要: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类本科学生为研究基础,作为学校首批学分制试点学院,在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了几项管理措施,成效显著,为探索自主选择专业的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学分制;人才培养
学分制是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院校大力推行的选课制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生取得的学分制作为衡量起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继美国之后,西欧、北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它经历了完全自由选课制-限制选课制-全面发展的要素结构制三个阶段,以及近年出现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科范围或专业领域的新变化。我国也是实施学分制较早的国家,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就实行美国式学分制,但学分制的真正完善发展则是1919年蔡元培在北大首倡学分制。
综观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分制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各国都在其内涵和形式上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与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改革,探索新型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呼唤[1]。
一、电子信息类学分制试点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直秉承严谨治学的教学管理作风,以培养电子信息类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严格的教学管理作风与雄厚的教学实力,教学管理水平一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处于领先地位。自2014级本科生起,作为学校的试点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开始实施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的学分制培养模式。学院按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等3个专业)大类招生(不含国防生),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制3-6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与校教务处、自动化学院共同完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分制试点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版)》。该文件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确立“贯穿学生培养全程的开放,面向全部学生自主”的本科教学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通过实践“有限条件下的自主选课制、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弹性、动态地转换专业。
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
1.新生入学教育。自2014级本科生起,为入学新生进行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分制试点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版)》的介绍,区别以前的学年制管理规定,重点讲解学分制管理模式,让学生明晰学分制概念、选课流程、毕业流程等;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为保证学生能够明晰专业的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情况,我院请专业负责人针对专业情况向学生进行宣讲,学生可根据对专业的了解及个人志向进行专业预选,同时明确学院在每年5月份(报送教学任务书之前)统一进行专业调整,其余时间学生可自行到学院申请专业调整。
2.新生信息调查。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于招生情况学院要掌握全面的信息,为学生后需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指导新生填写《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新生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来了解学院新生的生源信息、报考信息、对于学院按学院招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的学分制培养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专业预选的情况,为学院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提供部分依据。
在专业预选方面,聘请学院各专业资深教师为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详细介绍,包括专业起源与发展、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学分要求、师资配备情况、专业教师科研水平以及学生就业深造情况,全方位的详细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电子信息类的各专业情况,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开拓专业自由化选择。
3.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导师,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学业指导、非学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培养,特制订《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要求每位专职教师都要承担导师工作,一般每位导师需要指导3名学生,而且需要根据学生预选的专业进行分配,即学生所选专业与导师从事专业方向一致,导师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规划专业方向、指导学生专业学习、跟踪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指导学生专业综合设计、学士学位论文和非学业指导,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此项工作可以帮助学生规划适合的正确学习方向,指引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培养模式提供思路。
4.划分专业教学班。从第三学期开始,通过学生预选专业进行专业班划分,将选择同一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班划分,划分完专业班级后,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都需要按照专业班进行上课。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根据培养方案中的前后续课程要求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已达到真正的学分制学习,实现个性化培养。
5.学习跟踪指导。对于转入下一年级的学生,给予选课指导,再根据学生的申请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允许学生进行跨年级选课,避免降级生空余大部分时间,减轻学生后续的学习困难,针对这类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给予单独指导并控制选课门数,让学生保持学习状态逐渐恢复学习信心。
三、学分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在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专业教育引导,提供灵活的自由学习环境,强大的师资配套平台,为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培养方式,全面总结,不断创新、不惧改革,通过调研,学生在树立专业意识方面较学年制的学生要早,而且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生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热情持续升高,近三年大类平台转专业统计,申请转出学生约占同届学生人数1%,接收转入的学生占同届学生人数10%。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进而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因目前试行学分制只有3届学生,学生管理规定有待完善,根据学习过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完善,主要问题集中在提前毕业、学分制下的降级、保研以及后续的毕业问题处理,以便学生后续的执行学习计划。尤其是在区分学年制学生和学分制学生的管理问题上,有必要参考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切实实行学分制,打破长久的学年制管理模式,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个性化培养人才。配套使用的学分制管理系统应全面更新。
整个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年制过渡到学分制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需学院基层组织配合,学分制实施过程中也必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学设施有待提高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但是随着学分制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和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坚定不移的把学分制的改革贯彻执行下去,为学生真正达到因材施教,自由式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积累宝贵经验,从而为探索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电子信息类的培养模式提供改革思路[2]。
参考文献:
[1]靳云全.我国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5.
[2]吴旭云,张丽英,王英霞,宋家驹,王宪伟.电气信息类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施[J].长春大学,2004.8.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