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摘 要: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微课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中“三环节”的应用设计,并思考微课建设要点,以期有效完成微课融入高校课程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微课;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迅猛普及与视频制作的快速推广,彻底打破了教育领域内“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何更好的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引入传统课堂并有效融合,实现教学手段的革新,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迫切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引入的“微课”,正是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利用视频方式、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新手段,也不失为探索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条新途径。
一、微课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微课以内容精炼的视频为载体,短时间内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教学资源。[1]目前将微课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形式较为普遍,主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设计科学:一般利用不超过10分钟时间透彻讲解某一具体知识点,简短化的教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精炼式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二,内容明确:以具体一个知识点为阐述对象,目标清晰,在有限的时间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释内容,并突出重点。第三,半结构化[2]:微课虽然存在知识点的“碎片化”现象,但以独立知识点为个体单位,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该知识点拓展相关内容,从而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和教学结构,加强教学模式的逻辑性。或将微课的内容设计为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或探究点的突破口,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第四,传播便利:微课较小的数据存储要求和较多的在线播放形式,能快速拓展知识传播渠道,有利于高校学生灵活安排课前课后时间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偏重理论教学也有侧重实践操作的专业课程,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课程,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在课程教学中仍是主流,既不利于提高《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现实经贸问题能力和培养思维习惯,也不利于强化《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课程培养学生实务实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如目前《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等核心课程均为54课时,且基础知识的阐释挤占了大量课堂时间,进一步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根据“《国际贸易实务》名师空间课堂”和“《国际贸易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可依照国贸专业课程不同教学目标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将微课资源引入高校课堂,同时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灵活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不足,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因而做好微课在课程教学中“三环节”的应用设计,是成功将微课引入到课堂教学的关键。
第一,微课设计制作环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构成微课的核心要素——教学知识点。而由于课程性质存在差异,应考虑理论课程和实务实训课程教学特点不同,围绕各课程主要知识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制作不同形式的微课。如《国际经济学》课程模型推导较多,对学生经济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考虑采用图形的动态演示+教师旁边录音为主的形式制作微课,将平时课堂教学中较为难懂的抽象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可视化内容,增加“讲授式”教学表现类型的同时也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国际贸易学》课程中关于贸易概念、贸易理论、贸易政策等知识点较多,与经济形势变化联系紧密,微课制作则可采用教师课堂阐释+PPT展示的视频录制方式为主,通过教师在视频里讲授基础知识点,再结合后期课堂里由教师引导结合国际经贸背景分析现实贸易问题,采取“启发式”、“参与式”和“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与实践操作紧密相关的课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录制业务单据制作的实景模拟微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识,尔后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展相关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正常制单情景、出错情景、意外状况情景等不同环境下完成,通过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针对不同课程“量身定制”差异化的微课,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效性和便利性,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第二,微课教学实施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为课程“量身定制”的微课,通过“翻转”与“嵌入”并举的模式,将微课教学实施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阶段。课前阶段,教师可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和观看微课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关问题或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下阶段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课中阶段,教师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情况,可选择需要深入讲解或较为难懂的部分微课资源,边播放边解析,帮助学生加深新知识的认知及透彻理解教学难点;再进一步根据事先设定的问题和任务开展教学,如在课堂上开展研讨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并及时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反应调整教学安排,以充实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效果。课后阶段,要求学生再次观看微课资源,并通过研究报告、小论文或小组作业形式拓展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第三,微课评价改进环节。在每次教学实施过程中使用微课后,应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实施效果,梳理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观看微课后的感受,并与同课程教师交流教学体会,以期不断完善后阶段微课的教学应用。在课程全部教学结束后,可以采取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微课的态度和教学体验,并对比分析微课实施前后不同教学班级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为改进微课教学设计和完善微课资源提供依据,并为其他课程的微课教学应用提供经验。
三、微课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思考
微课的制作和教学实施是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要顺利完成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微课是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
微课具备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内容趣味化的功能,其以短小精炼的形式阐述某一知识,有效弥补传统教学重灌输轻应用的不足,丰富了课堂教学。但微课教学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无法替代传统教学。主要由各独立微观的知识点构成的微课,无法体现整个课程体系的宏观全面性,学生观看微型化、碎片化的微课,有利于其学习基础知识,但无从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这也是微课教学的缺失。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化零为整”,将各知识点关联化、教学内容结构化,并联系前后续课程有的放矢,既合理利用微课教学的优点,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二)创新教学设计和制作形式是微课制作的关键
微课之“微”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课堂45分钟,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设计,明确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微课制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做好教学内容规划设计,这是微课在课堂教学中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而微课实施的另一重要前提在既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采取何种制作形式,无论是普通的课堂视频录制,还是动画演示,如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则将大大提升微课制作的质量和水平。由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微课制作团队,能最大限度发挥各人所长,教师负责创新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和开展录制工作,技术人员协助处理制作过程中诸如录制效果、动画制作等技术性问题,既能保障微课制作的水准,也能为后续的微课优化和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三)教师是成功开展微课教学的基石
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但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一新手段,要求教师必须提升综合素养,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对新技术的了解和运用,以适应新形势下提升教学水平的要求。教师需要树立优秀“导演”的标准,在设计制作微课时发挥创作水平和个人魅力,提高微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课堂教学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驾驭课堂,将微课完美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此外,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易于获取良莠不辨的各类资源,要求教师必须加快专业知识更新速度,以增强新形势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世清,文春龙.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46-53.
[2]张志敏.“经济学基础”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8(31):106-107.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