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模式研究

2016-05-30 07:59张贞
亚太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毕业生

张贞

摘 要:就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以期在学生毕业后使其尽快步入工作岗位,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了难题,如果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会对高校的运营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有效策略,以供广大高校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模式

引言: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量的学生涌入各大高校,给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与此同时,就业队伍日益庞大,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多数学生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由于自身的定位不明确,再加上家庭、企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顺利就业,成为了社会上的闲散人员,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采取帮扶政策,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共创和谐家园的宏伟目标。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作为接受了十余年在校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内心充满了优越感,对薪资福利的要求过高,殊不知这种思想正是阻碍其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毕业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岗位工作,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比较有限,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给出的薪资待遇往往过低,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始终居高不下。如今,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为了适应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固定,具备的技能也是平凡无奇,再加上长期受到家族长辈的溺爱,性格懦弱,缺乏上进心,而企业需要的是善于钻研、敢于创新、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而成为了就业困难群体。

2.外在客观因素。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三点,分别为家庭因素,就业环境因素和学校因素。首先,父母和长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性格和喜好影响重大。有些家长只知一味的溺爱孩子,却不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些孩子长大后普遍缺乏独立性,人生观和价值观极度扭曲,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其次,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都达到几百万,但是就业岗位却寥寥无几,以往没有就业的毕业生也参与到就业竞争中,致使毕业生处于弱势地位,面对的是企业源源不断的刁难,比如说有些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对毕业生的性别、籍贯、身体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最后,高校的教学内容比较落后,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学生在校期间内学到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同时,专业课程的教学大多是将本专业的所有学生聚在一起授课,教师的精力有限,难以兼顾所有的学生,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较少,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普遍偏低,致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获得企业的青睐。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策略

1.政府方面。鞍山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近年来增设了若干个旅游景点,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政府可以将城市的发展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联系起来,通过建设工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或者是积极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或者是为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督促企业调整用人制度,对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的奖励,以肃清用人单位的不良风气,营造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

2.高校方面。高校应加大改革力度,在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上实行全面的改革,制定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规划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力求教学内容新颖化,教学形式开放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能够真正的有所收获。在学生毕业前夕,高校要对广大毕业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使其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水平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其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并邀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到校内演讲,诉说他们的就业经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用人单位方面。在开拓就业市场方面,高校应结合本校毕业生优劣势进行市场定位,选定目标单位,积极搭建与用人单位长期合作的就业联系,并且建立起稳定可靠的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各种途径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高校还应积极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与调查,了解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动态需求,及时反馈就业信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让毕业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学生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长,制定职业发展战略与计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激发自己职业发展与就业的自主性,加强知识储备,注重实践技能锻炼,提高职业能力。还应应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遇,转变就业观念,勇于走向基层,走向新农村,走向中小企业,只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四个方面入手,唯有加强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积极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有效帮扶,各个机关单位也能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微音.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指导策略[J].理论月刊,2010,(12):59.

[2]刘春其.论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现代经济信息,2010,(7):133-134.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伤心的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网店“卖”毕业生值得推崇
最“叛逆”的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回炉高考”的多重拷问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