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
当前,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遗留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但是“行必留踪”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多发性、系列性、流窜性案件特别是入室盗窃案件中,足迹的采集率明显高于手印、DNA等其他痕迹物证。但由于足迹自身的特殊性,不能做人身同一认定,在当前警力紧张、追求效率的一线实战单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基层侦查经历,对现场足迹为判明侦查方向提振信心、为讯问提供分析意见、为串并案件扩大侦查视角、问指导抓现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为基层公安侦查工作服务。
一、现场足迹在派出所刑侦中的四大作用
一是为判明侦查方向提振信心。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刑侦人员或有体会,破案是需要分秒必争的。在一些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中,侦查人员往往是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在一些有技术条件的案件中,嫌疑人的认定一般是依靠手印或DNA。但手印和DNA的比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犯罪现场足迹往往能第一时间参与比对,为侦查提供方向。比如,在一些系列性流窜团伙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往外地,被外地的公安机关抓获,在犯罪嫌疑人不交代、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需羁押带回时,办案单位除安排侦查人员前往外,一般会安排技术人员跟随,目的是让技术人员在到达外地的同时比对足迹,从而确定其嫌疑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为串并案件扩大侦查视角。近年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现场足迹库快速应用,让实时串并案件成为一种可能。浙江杭嘉湖一带广泛应用的创恒足迹系统,使所有的一线技术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足迹库平台,开展跨地区串并。
三是为指导抓现行提高效率。近年来,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派出所协勤力量大幅度增加,其绝对数甚至远远超出民警数量。他们遍布各个社区乡村,开展日常巡逻盘查。实际上,让这些没有专业背景的巡逻人员在日常盘查中比对手印和DNA是不现实的,但是,足迹却是例外,利用足迹排查嫌疑人员,已然是一种成熟的侦查手段。在一些重特大案件中,若现场提取了可靠的嫌疑人足迹,可以批量印刷并制作成传单,分发到每一位参战的协勤手中,让他们参与甄别可疑人员。
四是为讯问提供分析意见。对于基层刑侦部门而言,勘查现场、分析现场、发现线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侦查理念。足迹检验是进行现场分析的最有效手段。现场勘查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确定侦查方向,准确判断案件性质,判断现场来去路线,判断作案过程及作案人数等。由于足迹在现场的出现率非常高,所以从技术角度对现场的基本要素进行判断,最重要的依据还是足迹,比如分析判断作案人数,最重要的技术依据就是现场足迹种类的多少。嫌疑人在现场遗留的指纹,并不能反映出全部的作案过程,但是嫌疑人在现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留下相应的足迹,只要保证在足迹的提取过程中不失误,就可以比较完整地发现整个作案过程。
笔者作为基层的技术人员兼侦查人员,经常轮班侦查,深知侦查人员对技术分析意见是迫切需要的。原因有三:第一,侦查时间有限。一般来说,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继续盘问嫌疑人需要侦查人员在法定的时间内有所突破,否则只能放人。侦查人员接手查明嫌疑人时,对可能涉嫌的案件,一般没有到过案发现场,不了解作案过程,因此需要技术勘查方面的数据。第二,侦查对象往往不会轻易交代犯罪事实。近年来,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普遍增强,大家普遍感到,侦查越来越难,如没有足够的准备,“空对空”的侦查是很难奏效的,侦查前对技术分析意见往往是急需的。第三,侦查对象往往非常狡猾,交代案情避重就轻或张冠李戴,侦查人员一时难以把握,影响定性。侦查时,若能把嫌疑人交代的情况与现场勘查的情况结合起来,往往能掌握主动权,快速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二、现场足迹在侦查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中的运用
2012年5月25日19时至5月26日零时20分许,两名男子来到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崇贤村姚家角54号张某开设的美容店内,称要按摩,其中一男子趁张某不注意突然抓住张某的头发将其往墙上撞,张某被撞倒后该男子还用事先准备好的背包带勒住张某的脖子将其拖到里面房间,另一男子则到外面捡了一块约30厘米长的石块砸向张某的头部,发现张某不动了后,劫取了其身上的手机一部和现金100元左右。张某的伤势经余杭区中医院初诊为颅底骨折、颅内水肿、鼻骨骨折。分局迅速启动同步上案机制,调集大批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昼夜奋战。通过对周边的地毯式排查,获悉在案发前一个月有3名租住在附近的河南籍男子突然离去。经开展工作,于5月28日中午11时在杭州市文一西路282号创新网吧抓获其中两名男子,并展开突击侦查。两人均予以否认。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与此同时,技术人员采集嫌疑人信息,捺印时发现其中沈某脚上所穿的鞋子的足迹样本与案发现场的足迹种类一致,断定沈某有重大嫌疑。专案组获此信息,信心倍增,大队长亲自讯问沈某,一举突破其口供。沈某同时交代了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仍然藏身于杭州的一个出租房的重要信息。专案组民警马不停蹄地赶往杭州,于5月28日16时在杭州西湖区嘉南公寓保安宿舍抓获嫌疑人武某。经讯问,武某交代了犯罪事实。后经技术比对,现场的指纹与DNA信息均比中该二人,为全案的侦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现场足迹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对足迹检验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在侦查实践中,足迹运用的质量与效益远低于指纹和DNA。为了使本学科尽快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下的规范化、科学化,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应当是足迹的综合应用。足迹中蕴藏的有益信息很多,包括人体气味、形象特征、步法特征、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以及微量遗留物质等。应进行多途径、多学科和多手段的相互配合,充分扩展足迹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要实现足迹综合利用的目标,应当设计从现场到鉴定的一整套完善的足迹检验标准化工作程序,并作为规范实施。同时,要相应地研究或改进一些足迹特征的提取与保存方法,以适应多种检验手段的相互协调配合。侦查实践表明,足迹作为现场常见的犯罪痕迹,在检验和利用过程中,如果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不仅能够掌握足迹的自身特征,为单个足迹的检验分析提供依据和条件,而且也能够扩大足迹的利用范围,充分挖掘现场足迹中储存的多种犯罪活动信息,为侦查破案工作提供更多的线索和证据。打破部门、专业之间的界限,依托警务综合平台和公安信息网络,将指纹、DNA、足迹等信息交叉、滚动比对,力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并将精确比对结果直接向基层发布,为侦查破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