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京(北平)大中小学校学则一组/王海燕选编
内容提要:近代教育起步于清末,发展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北京教育事业处于新旧教育转换阶段,即由传统的封建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的过渡时期,新式教育制度逐步建立,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本组史料选取不同时期北京(北平)地区有代表性的公、私立大中小学校学则,内容包括学校的教育宗旨、教学内容、学制、管理体制等等,从中可以大略窥见当时学校教育的概况与发展。
北平市社会局1936年6月至1937年11月统计资料简报史料/梅佳苗明玉选编
内容提要:1935年7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再次训令各省市地方政府依照前定《省(市)政府施政成绩报告项目》,按月报送各主管范围内的主要施政成绩,如办理编造困难,可暂行参照江苏省政府所编《统计资料简报》格式填送。同年8月,北平市政府训令市政府各局、处、所、场自1935年7月起,停止报送施政成绩报告,改为按月填报统计资料简报。1936年10月,北平市政府训令社会局,要求其参酌市政府编制的简报,根据统计资料“利于统计,有数目表现”的需求,重拟格式,去繁就减,以便编纂。据此,社会局精简内容,突出数字,重点报送社会、教育、公用三部分统计资料,个别月份较前增加了各种车辆肇事统计表,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政管理和建设成绩及社会面貌。此次选编公布的是社会局报送1936年6月至1937年11月统计资料简报的相关史料。
1946年12月至1947年9月北平市政府施政报告/孙刚选编
内容提要:抗战胜利后,从1945年10月至1948年8月,北平市政府分段系统编制了北平市施政报告,全面反映了战后北平市的市政建设情况。该史料是何思源担任市长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时间是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9月,分别从社会、财政、警察、教育、工务、卫生、公用、地政等方面叙述了北平市的施政情况。
1947年华北解放区农村经济调查(上)/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1947年华北各解放区处于战时的环境,为适合战争情况及战争需要,各解放区政府努力发展生产,奖励和扶助农业和手工业,争取各种重要生活必需品的自给自足,以保障战时军需。为了解人民生活情况,计算人民负担及平衡各区负担,1948年4月,冀鲁豫、冀南、太行及太岳四个行署组织专人进行了各解放区农村经济调查。8月将调查材料汇集到华北财政厅,经过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研究,形成此材料,其内容包括前言、总收入、各阶层生活消耗概况、再生产投资、负担及剩余等。同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编印成册,1949年5月刊登在华北政报副刊上。
1963—1964年北京市物价管理工作史料/鹿璐选编
内容提要:经过1960、1961、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后,到1963年,国民经济逐渐出现好转,农作物产量增加,商品贸易额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继续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任务还很重,为此,北京市物价委员会及时出台《关于新产品、新规格产品价格管理试行办法》,北京市副食品商业局也增配了物价管理人员,加强市场零售物价检查,对稳定物价起到一定作用。经过1963、1964年的不断调整,北京市的市场物价稳定,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本组史料既反映了上述内容。
本辑丛书还汇集了2篇专业论文和文章:章永俊的《清代北京的银钱及其比价变动》和沈蕾的《天宁寺历史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