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竞走运动员临赛训练特点和训练内容

2016-05-30 06:37隋江峰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9期

隋江峰

摘 要:依据竞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特征与表现,论述竞走赛前训练的任务、内容、阶段安排、训练特点,并提出竞走运动员在临赛准备方面应该充分注意的事项,为在竞走比赛中稳定发挥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竞走 最佳竞技状态 赛前训练 临赛准备

竞走运动员赛前的训练及参赛能力的培养,是参加比赛前的训练和比赛相适应的重要准备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安排和活动,将运动员在前一阶段训练获得的竞技能力逐步推向高峰,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去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一、竞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特征

竞走运动员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获胜。训练任务是培养运动员竞技能力,也就是竞技状态。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机体最佳适宜状态。其特征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有较大提高,相互之间出现高度协调,各机能产生了节省化趋势,等量工作时能量消耗减少,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各器官系统机能,恢复过程缩短;(2)运动素质的机能水平得到理想发展,并與专项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3)运动技术稳定,动作准确协调,用力效果好,心理过程得到改善,动作时间感、空间感高度准确,反应迅速,各种专项所需的精细感觉明显提高;(4)运动员渴望比赛,情绪高涨,充满自信心,并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上述几个特征只有充分表现在某一运动员身上时,说明此运动员已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在此期间参赛就能表现出个人最佳运动成绩。一般竞技状态可保持2~4周,这种状态出现过早或过迟都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如何使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期间处于最佳竞技状态,需要教练员通过对运动训练的过程调整和控制来实现,即做好重大比赛的赛前训练计划。

二、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的任务

竞走的赛前训练的主要任务由两方面组成:(1)通过恢复和调整,消除运动员在上一阶段强化训练后机体产生的疲劳,包括心理疲劳;(2)通过适宜的赛前训练巩固已有的专项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调整竞技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科学地控制好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是赛前训练的首要任务。对重大比赛应进行专门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战术准备。赛前应保持一段高质量的训练,进行较大负荷量和有一定强度的专项训练。并且安排一些适应性、训练性、短于比赛距离的测验和热身赛,以保证在重大比赛前能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一般是随着重大比赛的临近,不断地提高训练和比赛的强度和激烈的程度,使身体技术、心理等方面不断适应重大比赛的要求。

三、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阶段与特点

赛前训练计划安排,一般需要6~10周的时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和巩固已获得的初步形成的竞技状态,促使竞技状态向最高水平发展。这阶段的训练安排,应有明显的专项化特点,身体训练应以专项训练为主,巩固已获得的一般身体训练水平,并尽可能地使技战术水平更为完善。一方面要保持巩固已掌握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要对技术精雕细刻,发展战术能力,深化专项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在不同的比赛环境的应变能力。心理训练要放在树立必胜信心和提高控制能力上。适当安排专项的测验和比赛,这是提高竞技状态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只有通过比赛环境,才能使运动员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适应比赛的需要,从而在重大比赛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机体的潜力。另外,通过测验和比赛检验和改进及提高技战术水平,丰富并积累比赛经验。这一阶段的专项负荷量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以使运动员自身的能量物质得以恢复和贮备,专项负荷强度达到最高,并在该水平上趋于稳定。具体安排举例如下:将8周赛前训练分为两个阶段,前四周为一个阶段,后四周为一个阶段。在前四周的头二周安排大负荷训练;后两周负荷逐渐下降。后四周的安排,以两个小周期为一循环,训练负荷量及负荷强度为一周大一周小。每周大体安排如下:第一周:大负荷量、负荷强度中上;第二周:负荷量中、运动强度大;第三周:负荷量小、负荷强度中,恢复调整适应;第四周:负荷量中、负荷强度中上,安排一次比赛或测验检查;第五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大,速度耐力、专项耐力强度都大;第六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中,恢复调整适应;第七周:负荷量小、负荷强度中上,安排一次高强度的测验(比赛距离的一半);第八周:恢复调整,准备比赛。

四、青年男子10km竞走运动员比赛前阶段周训练计划范例

星期一:准备活动+中快速持续竞走12km:4:20/ km,发展专项一般耐力;星期二:持续慢-中速竞走12 km:4:50/ km,发展专项一般耐力;星期三:持续慢-中速竞走15 km:4:50/ km,发展专项一般耐力;星期四:准备活动+3%上坡反复走5×100m4:15+下坡慢走1000m5:00,专项一般耐力;星期五:持续慢速竞走15 km:5:00/ km,专项耐力;星期六:准备活动+反复走1000~2000m比赛速度总量10 km4:05间歇2:00,专项速度耐力;星期日:持续慢速竞走20 km:4′50″/ km,一般耐力。总量(km):140;训练课:9(课次减少,质量提高);每次课负荷量(km):15.5。

五、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内容

比赛前的训练非常重要,应根据比赛任务、比赛规模等情况调整训练内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技战术水平及比赛的实战能力。比赛前通常安排3~4周适应性训练,应尽量模拟比赛条件和按正式比赛时的场地、路线,时间,作息制度,地理环境、饭食等情况专门安排训练内容。还可以适当地增加训练难度,如适应上下坡路线的训练,适应温热天气的训练,以利于克服比赛中的困难。运动员比赛中所用的服装、鞋袜、专门饮料都应赛前试用过。对比赛地理环境、场地条件等使运动员能尽量地熟悉适应,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竞技状态调到最佳状态。赛前准备阶段4周(或3周)为一个赛前中周期,中周期的第一周为运动负荷最大,第二周为,减小运动负荷,为运动员的体能恢复和能量补充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周为模拟比赛条件训练。赛前最后一周应安排小负荷量,较大强度的训练内容。通常,比赛前三天的最后一次训练中,安排一次小量大强度的训练,然后一天安排积极性休息和调整恢复训练,赛前的前一天安排准备活动练习。第四天参加比赛。这种安排内容可以使运动员机体得到充分恢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运动员机体和竞技能力都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赛前训练安排应特别注意防止负荷过大、负荷强度过高,造成运动员过早出现比赛中的竞技状态,或比赛时运动员的机体仍然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导致比赛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甚至出现竞技能力下降的现象。因此,赛前的训练负荷,尤其是负荷强度与节奏严格控制,科学安排。下面列举成年男子20km竞走参加重要比赛的安排实例。

六、竞走运动员的临赛准备

1.竞走运动员临赛准备。重要的比赛前,通常安排3~4周适应性训练,这是进行一般大负荷训练之后进行的。训练应尽量模拟比赛条件和按正式比赛时的场地路线条件、时间安排、作息制度、地理环境、饮食等情况专门安排训练。有时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训练难度,如在坡度较大的路面上进行训练,比较热的天气里训练,这有利于以后克服比赛中的困难。另外,比赛时所用的服装、鞋袜、所用的专门饮料都应赛前试用过,对比赛地方的气候、场地条件等亦让运动员应较早地熟悉适应。假如比赛地点是在高原地区,运动员应提前3~4周到达赛区,使运动员对高原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是在高原地区生活和训练的运动员到平原地区比赛,则要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掌握好下山比赛的时间,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竞技状态调到最佳状态。

2.参加竞走比赛的注意事项。

2.1做好比赛前的准备活动:通常在比赛前一天的比赛时间,进行准备活动和少量的训练,使身体得到充分恢复和调整,适应第二天比赛的活动程序和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竞技状态与运动能力;比赛前准备活动一般在开赛前一小时开始,可先安排慢跑+竞走2000~4000m、然后进行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以达到身体发热,增加关节灵活性和熟练技术的目的,之后进行3~4×60~100 m的加速竞走,刺激内脏器官尽快适应比赛速度的需要。比赛前临出发时做3~4次深呼吸。做准备活动时注意穿暖和的运动服,以防止过度兴奋和改善代谢过程,注意留下准备活动后的休息和换衣服的时间(10~15分钟)。

2.2调整好作息时间:比赛前运动员应注意调整好生活规律、作息制度和饮食习惯,如比赛在早晨7点举行,应提前数天早睡早起,尽快适应时差,以利于在比赛中调动身体能力。3、比赛前的合理饮食:比赛前的最后3天可尽量食用高糖食品和碳水化合物,以便增加体内的糖源储备。比赛前的2~3小时进餐,食物应是容易消化,体积不大且热量高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