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是最好的药

2016-05-30 10:48张松
心理与健康 2016年4期
关键词:内刊于洋敬业精神

张松

十年前,我進入了这家公司,跟我一起入职的还有于洋、黄胜。那时,我们都没有文凭,应聘的是基层岗位。

上班要熬更守夜,不仅工作时间长,条件也非常艰苦。于洋提议,自学一个文凭,将来找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朝九晚五,时间固定,上班有空调,冬暖夏凉。黄胜听了,两眼放光,他看上了一个办公室里新来的女同事。因为职位的差距,他不敢跟她说话,担心被看不起。我们三个一拍即合,去了卖自考书的书店,买了教材。下班后,我们抱着厚厚的书学习,做当时北大出版的试卷。第一次参加考试,我报考的四门课一次性通过,黄胜过了两门,于洋只过了一门。于洋有些泄气,就放弃了。

为了通过考试,我付出了很多。因为要读书学习,上班多少会受到影响,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当上夜班想睡觉时,我就用冷水洗脸,保持旺盛的精力;白天上班按照公司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不误,工作也没有耽搁。我的这种敬业精神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遇到节假日,我没有外出闲逛的习惯,都待在宿舍里看书、做试卷。考试的前一个月,每天睡眠时间没有超过四小时。我将试卷上做错了的试题用本子抄下来,反复地看,反复地做,直到全部弄懂为止。教材上的重点我几乎都背了下来。考试时,经常觉得多数题都似曾相识,很快就能答好卷。我用了两年时间,通过了十多门考试,取得了自考文凭。

黄胜也很刻苦,因为他参加自考,他心仪的那个办公室同事跟他说话了,说很佩服他抽时间自学,很有上进心。黄胜用了四年时间通过了考试。

拿到文凭后,黄胜开始换工作。他利用下班时间去应聘。可是,很多公司不仅要看文凭,还要看工作经验,他屡屡碰壁,有些气馁。后来,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称王称霸,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黄胜的失败,让我改变主意,原本我想一鼓作气,拿下本科文凭。虽然已考过一大半,但我还是停了下来,想等以后有时间再考剩下的科目。那时,公司有了宣传内刊,我开始向内刊投稿。一连投了一年,都没有通过。但我每期坚持写,坚持投,成了习惯。第二年,我写的稿件顺利通过了,此后每期公司内刊上都有我的文字。

我不满足在内刊上发表文章,想试着向外面的报刊投稿。于是,我买了一些杂志和报纸,一有时间,就看上面的文章,仔细研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我抄了些邮箱,将文章写好后投稿。可是,投出的稿子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经过总结,我发现自己的文笔不好,于是,我开始背唐诗宋词,摘抄文中精彩的句子。我既要上班,又要读书写作,经常感觉时间不够,但我想,既然要做就要做好,有了这种积极的态度,我更发奋了。每天不到四点起床,开始看书,写稿,就这样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在外面的报刊上也发表了一些文章。

因为经常给内刊写稿,向外部报刊投稿,我在公司内部有了些名气。在经理的举荐下,我转了岗,到办公室工作。黄胜和于洋还在公司,只不过他们还是在基层,岗位还是那个岗位。到了新的岗位后,每天有很多的琐事,整理文件,写材料。工作还是一样的忙,但是工作环境改变了很多。我非常珍惜现在的岗位,别的同事到了下班时间匆忙离开,一分钟都不会多待,我经常要将事情做完才离开公司。我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从一个普通的基层员工到一个管理者,再到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对于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职场人士来说,要实现逆袭,除了努力,还要敬业。敬业就像灵丹妙药,能治疗职场中的百病。工作中只要有敬业精神,遇到的问题会药到病除,迎刃而解,前进的道路才平坦宽阔……

猜你喜欢
内刊于洋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
Little Women (V)
Little Women (IV)Retold by M. Albers
Little Woman(III)Retold by M.Albers
内刊编辑的职业素质浅析
办好机关企事业内刊的几点思考——以温州市委组织部《温州党建》为例
医学生敬业精神现状与对策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意识
内刊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内刊加入期刊数据库有关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