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融合

2016-05-30 05:19许建刚
科技尚品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

许建刚

摘 要:斗银河公园北起斗银村,南到海浪河,是海林市“一环、一带、十一园”城市绿地系统大格局之“一带”部分。集海林城市中央地标、城市生态文化景观轴三重功能为一体,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

关键词:斗银河;绿地系统;景观轴;生态文化

1 项目背景

该河道北起斗银村南到海浪河,河道呈微“S”形状,成年大树整齐地守护河道,河东、河西车行路分别与河道两侧完成城市交通组织功能,整个空间截面宽度为7.5km,景观宽阔壮美。因其与城市紧密关系,远景规划目标定位为海林市中央景观轴和生态长廊。项目分近、中、远三期实施建设,将整个河道划分成3个特色空间,赋予不同的主题概念,打造成优美的滨水公园,保证城市中央生态链效应。

2 设计和治理目标

因地制宜,充分回收现场硬质材料和植物材料,利用场地先天景观优势,场地设计中设置观水悬挑平台、亲水台阶、亲水游园路等空间要素补充河道周边的公共活动空间。通过景观墙、主题雕塑、地面铺装、休闲座椅、植物组团配置等景观元素打造多个主题性明确的景点,使人们亲水、驻足、娱乐成为可能,改变现有的单调线性空间体验。工程材料的应用本着透气、透水、防滑、耐久的可持续理念,多用再生环保材料,其间点缀使用天然石材的原则,力求打造海林市生态环保样板工程。

通过自然环境调查,作为景观设计和生态恢复的基础,确立了以下几个原则:

(1)河道场所中发生的种种问题,读取其特征时,将河流与人之间产生的新关系用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2)改造和设计不仅要以创造为前提,还应该根据场所特征,施以保护、恢复、整治等灵活的措施,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使用,通过与建筑系统的统一考虑,优化景观设备,减少造价。

(3)在构成区域景观的素材方面,河道的石材、铺路石以及河边护岸采取当地石材,通过多样化的使用方法来发挥其泛用性能。

(4)景观营造上,选择合适场地设计理念的植物品种,以利用本地原有植物为主,得到验证的引进及驯化品种为辅,既能体现生态理念,又降低了景观的建设和养护成本。

(5)注重植栽设计中常常被忽略的生态系统,设计得当,能够更好地提升环境品质,并减少维护成本。

3 设计和恢复过程

根据整个流域各种场所的特性,把这条河流分成A、B、C三段:

3.1 新华桥和友谊桥段为A段

这个空间主要表现当地的文化艺术、食品、工艺,通过现代城市广场,生动的照明、鲜明的图案,并且通过河道里植物带均匀的波浪结构体现出高品质的景观,表现出自然风景面貌,让当地居民意识到河流与人之间的关系。

3.2 友谊桥和子荣桥段为B段

这个空间主要展示运动和健康生活主题。通过体育活动区域、亲水公园、植物园、花园步行道、荷花池、茶亭和亭阁,配以观赏性的植物,让人们的日常活动和河道景观融入在一起。

3.3 子荣桥和英雄桥段为C段

这个空间主要表现自然、知识和探索,强调自然美。河道水景植物、自然树林、自然小径和木栈道的铺设、小型自然的观景亭等,让人们体会到自然之美。

而新华侨、友谊桥、子荣桥和英雄桥作为连接这几个空间的重要纽带,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赋予了它们新的造型,成为河道景观的标志物。

(1)新华侨:力与美的象征,赋予动感的钢结构寓意“雪”与“冰凌”的地域色彩符号,于下沉奥体广场相呼应。

(2)友谊桥:连接斗银河东西两岸的步行景观桥,轻松活泼的造型、宜人的尺度及装饰绿化赋予浪漫腔调,是眺望斗银河南北方向景观的重要节点。

(3)子荣桥:是海林市最重要的交通节点,设计中强调优雅造型结构的同时,观景平台的设置为步行者增加活动空间,依托外挂钢结构造型制造瀑布跌水景观效果,桥头布置假山、景石并配以组团绿化。

(4)英雄桥:以改造手法为主,其庄重、雄伟,彰显英雄精神。八根英雄丰碑柱,加之红色装饰性钢结构增添了庆典的氛围。

4 设计的效果和生态恢复

4.1 效果

(1)原来凌乱的河道两侧,经过景观设计,增添了亲水平台、休憩空间,保留原有大树的同时增加多样性的植栽组团丰富空间层次,更好地完善微生态系统,切实地达到更好的生态效应,而且将河流与人之间产生一种新关系用这些形式表现出来。

(2)从规划设计到景观场所中的公共设施、雕塑、小品等元素,再到植物群落的轮廓、色彩、线条与比例,统一中求得多样,和谐中体现变化,期间注意相互的联系和融合,既考虑短期内的建成效果,更需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季节变化与植物生长变化,在漫长的时间抽上营造富有生命力的景观,达成“时移景异”的最终目标。

4.2 生态恢复经验

河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破坏的,而环境的改善也得依赖人类自己,海林市河道的环境整顿是靠着当地居民、行政单位、企业各方面提供技术和意见,设计单位听取各方意见,共同参与完成的。这个专业不只是技术者和专业技能者的专属工作,还集结着与这条河流相关的各方意见及智慧,市民能参与进来,并且在这过程中感受到设计和生态文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这个时代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梁铮.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恢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袁晓平.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吉林水利,2015,(1):8-10.

[3]谷玉文,李娟.浅谈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趋势[J].魅力中国,2011,(5):283.

(作者单位:大连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进步文化的生态转向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生态文化”书画摄影五人展开幕
“生态文化”书画摄影五人展开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