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整地、施基肥
1.选地:选择土壤理化性状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壤土、沙质壤土地块种植。不宜选择重黏土、沙土及盐碱土地块。前茬以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宜,不宜在老果园、老桑园种植,也不宜在前茬为花生、蔬菜、烟草的地块种植。
2.整地、施基肥:小麦或玉米收获后结合施有机肥翻耕、旋耕土壤6~8次,深15~25厘米。育苗地每亩施农家肥3~4立方米,移栽地每亩施农家肥4~5立方米。在9月中下旬地下害虫活动高峰期,每亩施3%辛硫磷颗粒剂5公斤,翻耕、旋耕两次。深秋播种或移栽前,整平土地作高畦,畦高0.25米、畦面宽1.4米、作业道宽0.3米,边坡比1∶1。
二、播种育苗
1.种子处理:早晨待露水干后开始采收鲜红成熟的西洋参果实,每隔4~5天采收一次。雨天和雨后不采收。将采收的果实进行脱皮、漂洗,直至种子上无果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进行种子消毒,阴干。用浓度为50毫克/公斤的优质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24小时,然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与细沙按1∶3的比例拌匀后装入盆、箱等容器内,放置在阴凉处待播种。其间温度控制在25℃以下,细沙含水量10%~12%。
2.播种:分为秋播和春播。秋播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播在3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前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3公斤施于畦面,翻耕深至5厘米左右,进行土壤消毒。
播种深度2.5~3.0厘米,每穴播1粒种子,直播的每亩用种4~5公斤,育苗移栽的每亩用种18~20公斤,播种后覆盖2.0~2.5厘米厚的细土,用适当的工具轻拍压实,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对苗床进行消毒。最后在苗床上覆盖5~6厘米厚的稻草或麦草保湿。
三、移栽
西洋参移栽分为秋季移栽和春季移栽。秋季移栽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土壤结冻前进行,春季移栽一般在土壤解冻后立即进行。选择根须完整、表面无破损、芦头完好、无病斑的种苗。移栽前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3公斤施于苗床面,翻耕深至5厘米左右,进行土壤消毒。
1.起苗:顺畦刨开畦土,从畦一端刨起参根,注意不要伤及参苗。起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苗20~30分钟,沥干水分待移栽。
2.移栽:1年生苗移栽株行距(10~16)厘米×(6~8)厘米。2年生苗移栽株行距:一等苗(15~20)厘米×10厘米,二等苗(15~20)厘米×8厘米,三等苗(15~20)厘米×6厘米。西洋参2年生种苗分级标准:一等苗根重大于8克,每公斤根数少于125根,根长大于13厘米;二等苗根重大于6克,每公斤根数少于166根,根长大于12厘米;三等苗根重大于5克,每公斤根数少于200根,根长大于10厘米。
斜栽:根据参苗大小将苗床按预定的行距开挖与苗床面成30°~45°夹角的栽植沟,将参苗在倾斜面按要求摆放后覆土,使芽苞距土表2~3厘米。
平栽:根据参苗大小用压印器按预定的行距在苗床上挖种植穴,将参苗芦头朝一个方向平放在穴内(每穴一根参苗),覆土,使芽孢距土表2~3厘米。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局 孙黎明 王丹丹 刘丽涛 李波 邮编:264400;山东省威海市农业局 邢鑫 邮编:22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