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旧城保护与文化传承

2016-05-30 03:49李同超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巴黎

李同超

【摘要】:巴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城市。是什么让巴黎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有一席之地甚至无限向往呢?是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圣心教堂?还是阳光下的左岸风光?..…,似乎很难用几句话描述巴黎在各自心中的印象。不同于柏林的沉重,罗马的沧桑,浪漫、优雅是世人给予巴黎最多的评价。任何人要在巴黎全面领略她的历史和名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整个巴黎市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博物馆,在这里人类遗产太多太多,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尽的宝藏。它为人类文明的续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人深思。

【关键词】:巴黎;旧城保护;文化传承

一、对道路、交通体系的建设和保护

和其他大都市一样,作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巴黎也同样面临着交通拥挤的城市问题,尤其是街道狭窄的旧城区。但是为了保护城市的文脉和肌理,巴黎的城市决策者们仍然力求保持城市原有的古都风貌。巴黎政府没有过多地建造高架桥和立交桥,却把地下交通作为发展的重点,加上分布在市区周围的大小机场,使地下、地上、空中,整个城市形成了立体交通网。

二、新概念与交通

(一) 20世纪60年代,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论”对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改造旧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理论的一个原则就是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公共交通的作用。法国在应用此理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例如提出“软交通”概念,即鼓励步行和使用自行车等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交通工具,为此还专门设计了自行车和行人专用道,做到人车各行其路。并强调了土地的混合使用,同时创造了众多相互支持、交叉使用、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走在巴黎街上,经历最多的通行设施是人行道、人行横道和与地铁连接的人行地道。巴黎的人行道的宽度常常大于或等于车行道的宽度,在尺度上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压抑或被排挤的感觉,即便是香榭丽舍大道的人行道与车行道也是接近等宽的,并且在如此繁忙的车道两旁依然根据人体尺度为行人创造了宜人的活动空间:热闹的咖啡馆,舒适的座位,凉爽的林荫道,让人感觉不到是在城市的主干道旁。

(二)另外,一种特殊的步行路线不但成功的避开了机动车,也可以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这就是巴黎独具特色的室内步行街,这为活跃旧城的商业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配合和鼓励步行系统,缓解堵车问题,巴黎最近提出了“让出行更方便,让巴黎呼吸更舒畅”的口号,而兑现这一口号的主要措施就是推行“公交優先”并把这一措施写入了巴黎中长期市政建设规划。首先,巴黎坚持公交优先的政策,引导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如今已设置了480多条全天或部分时间公交车专用道,巴黎己在城北建成第一条有电车线,第二条城南线也于去年动工。两条线连为一体,在市郊形成环城有轨电车线。有些街区划为无车区,有的专设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在巴黎时常能看到戴头盔,背行李包的骑车人和脚底带轮子的“暴走族”快速穿行于大街小巷。据报道,巴黎市内流动人口超过一半步行,约1/3借助公交咖,市郊间的流动人口则有60%使用公交工具。为了配合公交优先,还开辟“公交走廊”除公共汽车外,政策规定只允许出租车、旅游车及救护车、消防、紧急维修等公共服务车辆在公交快车道上行驶。此外,调整公共汽车和地铁重点线路的发车时间,增加发车班次,延长晚间和周末服务时间,甚至加强公交车内的人性化计,以增加乘坐公交的吸引力。

三、旧城局的巴黎

巴黎是一个具有人性尺度的城市,尤其是其旧城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她保留和继承了城市历史建筑、街区和街道的尺度和谐。在城市际线的规划和风貌控制方面,

(一)她是实行得比较早的城市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在控制措施上,除了采用最大高度限制法(如外环路包围的中心区的最大限制高度为30米,外围各区37米,城外最高可达45-50米,有些地区基本上没有限制)外,值得关注的是它的建筑尺度控制。如1884年的城市法规规定建筑地面至檐口的最大距离为20米,顶楼轮廓线由一个圆弧确定,其半径为街宽的1/2(最大不得超过8.5米)。从1784年起到1967年,巴黎在五次大修改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都坚持了这种对建筑尺度的控制,并曾经对城市道路与两旁建筑高度的比例关系进行反复推敲,努力保持新旧建筑的和谐统一。

(二)从1667年至今,香榭丽舍大道见证了法国的许多历史时刻,已成为巴黎最具景观效应和人文内涵的街道。90年代初,针对存在的交通拥堵、行人受车辆干扰、街道景观混乱的状况,巴黎市政府启动了整修工程,令香榭丽舍大道再次焕发活力,达到了整体效果的统一和完整,这正是因为进行了建筑高度控制的结果。但是,巴黎也有失败的教训,20世纪50,年代高层建筑盛行时,在市中心区的车站附近兴建了一座当时欧洲最高(210米)的蒙巴纳斯大厦,不仅破坏了优美的城市天际线,也破坏了旧城区的历史环境氛围,成为城市建设中的败笔。此后,巴黎的许多现代高层建筑基本都位于旧城区外的拉德芳斯新区,对旧城的景观影响不大。并且由于政府立法较早,执法较严,巴黎是公认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性化尺度的历史古城,这点从它极具辨识度的传统城市天际线就可以证明。

四、对历史街区及城市肌理的建设和保护

(一)文物建筑的保护及更新

1.城市是建筑的集合体,每一座建筑都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但是,建筑文化涵量不同,其象征意义也不同,其作为文化的存在价值也不同。另外,城市建筑是城市形象的物质主体,也是城市形象的“硬件”的外在结构形象的主体,从历史上来看,经济较繁荣的时代,也就是建筑形式和结构文化含量较多的时代,反之亦然。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意象中的重要因素源泉就是城市中的“重要建筑”,或被称为标志性建筑,事实上,每一座城市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在创造自己的标志性建筑,而有些标志性建筑是时间的证人,市民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共知。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法国共有12600处古迹和21300座历史性建筑物均受到法律保护,其中大多数是城堡、庄园、宅第和教堂。巴黎的建筑风格传统与现代并存,古典与时尚相融。现存塞纳河两岸及老城区内现存鳞次栉比的古建筑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格。截止到2005年,文化部在巴黎总共保护了1912座建筑物,当然这对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统计的巴黎旧城的4648个保护基地中,历史性建筑物的16%主要集中在巴黎一区,800个在巴黎六区;438个在十八区,104个在二十区‘..…新的保护政策禁止拆除著名建筑物的立面、门厅、橱窗、家具、设备和各种装饰物等所有构筑物。

2.政府还提出了“保护巴黎城”的运动,制订了针对那些在形态上具有典型巴黎特征和个性的构筑物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巴黎的城市艺术,除了需要保护历史建筑本身,也应保护形成这种有序个性的演变过程,巴黎内环以内约有1200多个区域的建筑群体需要保护(局部或整体),其中列级的约300多,其余为列册。以5OOm为半径作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因此,巴黎市中心地区60%的面积均作为保护区。

(二)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改建。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政府还特别注意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20世纪60年代,市中心的新奥尔良火车站停用,由于该火车站内外华丽的装饰、先进的大跨度采光天棚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之下,1977年,总统德斯坦正式决定将此改造成专门陈列保管19世纪印象派大师作品的艺术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改建完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人们不仅被大师们经典的艺术作品吸引,同时也为这座保存完好高雅华丽的古典建筑中透露出的清新、前卫的时代气息所折服。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对卢浮宫的建设、保护和利用。12世纪,国王菲利普·奥古斯特下令修建卢浮宫,卢浮(LOUVRE)一词来自撒克逊语,意为“战壕”,因此它的选址靠近塞纳河。当时卢浮宫的规模仅仅是现今卢浮宫方形庭院(COUR CARRE)的部分,充当国库和档案馆之用。到了14世纪的查理五世时期,才正式作为皇宫使用,并且国王在卢浮宫内设立了皇家图书馆。16世纪时,亨利三世对卢浮宫进行了加建。此时的风格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清新气息。17世纪,路易十四继续扩建了卢浮宫并修建了著名的廊柱厅部分。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动荡岁月里,卢浮宫的维修扩建工程进展很小,直到拿破仑的执政府时期,这项工程才得以大力进行,到拿破仑三世完工。这时卢浮宫的整体建筑才算完成。经历了近600年建设的卢浮宫,其本身就是一座活的、由不同风格组成的建筑艺术精品。人们赞赏卢浮宫是建筑艺术的“七巧板”,因为它是在不同时期建造而排列、增加,最后拼拢合成的,但却又和谐统一。而20世纪80年代的卢浮宫新的设计更是为这座艺术殿堂增添了新的活力。虽然当时新馆备受争议,但是经过时间的证明和岁月的考验,这项工程还是备受推崇,获得了广泛一致的好评。

(三)另外,在一些旧城改造中注意保留历史片断,从而留住城市发展脉络的做法也有很多,如在一个废弃的葡萄酒酿造贮藏场地上实施的贝西片区改造。在将这块50公顷的地块改造成绿地公园、办公、住宅和街区的過程中,保留了部分葡萄园和梧桐树、小道及老房子,在规划的步行街中间保留了原来运酒的轨道,两侧的储酒仓库改造成商业门面。门口还保留了一些木制大酒桶,体现了自然古朴的氛围与现代城市的有机结合。配合巴黎政府的其他一些保护措施,使得巴黎能够较好地保护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使其更具古城韵味。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改建工程、巴黎歌剧院、巴黎市府大楼、中央大市场的改建工程等等。对于老建筑,政府没有大拆大建,当让市民也不同意、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法国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的保护意识。

(四)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文化部下属的历史纪念物基金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部只负责该基金会总裁的任命。尽管这个基金会在财政上自治,但所筹基金如何使用,则需提交基金评议会讨论通过。而基金评议会又是由财政部、内务部、文化部及观光厅的多方代表组成,从而确保了基金的正确使用。自1914年创建以来,这个基金会有力地推动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特别是对传统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全面展开。历史纪念物基金会所筹基金主要用于纪念建筑物的维修。与此同时,这些基金还用于与文化遗产有关的各种书籍、论文集、摄影集的出版和大、中、小学博物馆建筑的补贴。此外,该基金会还不定期的举办各种纪念性建筑物的展览展示,并通过在这些遗产地举办各种讲座、音乐演奏会、庆典的方式,增进公众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不影响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庄重性的条件下,他们还有限制地在这些历史纪念建筑内开设一些茶馆、咖啡馆及书亭,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徐莹.城市治理理论视域下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15

[2] 许超.苏州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3] 黄昆.城市更新中古都风貌的传承与发展[D].长安大学 2012

[4] 陈忠奇.台儿庄古城规划建设与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巴黎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重绘巴黎郊区
2018巴黎车展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