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 茶器的存在体现了饮茶的风尚。使用茶器的过程,同时也是领受传统文化,自省传统意识的过程。从品茶本身到品鉴茶器,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关键词 大浪淘沙壶;生命哲学;艺术化
宜兴,古名荆溪,因荆溪河得名。秦始皇灭楚,改名阳羡。西晋时,周玘三兴义兵,故称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沿用。宜兴盛产陶土,有红、绿、黄、白等色,故又称“五色土”。紫砂器的兴起不是偶然,它是中国茶文化大环境陶冶下的突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考古成果表明,自母系氏族社会起,宜兴就存在制陶业,并一直延续,发展成唐宋元明清的大规模生产。正是这种绝无仅有的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紫砂资源,造就了举世无双的紫砂技艺。随着明代茶饮之风的变革,中国茶文化也翻开新的篇章,这赋予了茶饮新的文化情趣。
紫砂壶受到人们珍视,主要在于它具有与品饮散茶相适应的物理特性和杰出的艺术价值。历代文人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镌以花卉,或锓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使紫砂壶别具一格。紫砂壶蕴香的特征使其至今没有任何替代品。其艺术创作方兴未艾,至今仍然保持着蓬勃的创造力。现以紫砂“大浪淘沙壶”为例(见图1),谈谈紫砂壶艺术化的生命哲学。
1 紫砂“大浪淘沙壶”的设计风格
有句话说方壶:“方匪一式,方中寓圆。”这句话的意思是方壶的格局不能受限在线条上,而紫砂“大浪淘沙壶”就很好地遵循了这句话。一把好的方壶在线条的表现上不可含糊,要以直线展现方正精神。这款紫砂“大浪淘沙壶”却另辟蹊径,在方的骨架中转出曲折的线条与平面,灵活运用技巧,并添加了一些圆雕和浮雕的元素,在方壶刚毅的属性中添入婉转柔顺的气质,整把壶因此充满了流动感。此壶把手拿捏平稳,菱形四方壶嘴清爽流畅,平整的四方壶底更将壶器举托得稳稳当当。
2 紫砂“大浪淘沙壶”的雕塑艺术
紫砂“大浪淘沙壶”有两处雕塑,一是平盖上的麒麟,其作用显然是充当壶钮。手握麒麟提起壶盖,如同拿捏住一只可爱的麒麟,感觉十分惬意。另一处是壶腹水波浮雕其两头内卷仿佛如意,给人一种自然祥和的观感。紫砂陶与其它材质的雕塑有很大区别。雕塑艺术不但讲究形式、内容和技巧,更注重其体现出的文化素养及人格。紫砂“大浪淘沙壶”配上得体的雕塑装饰,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滤烦忧,一杯饮尽唇齿留香,体会雕塑蕴含的意境,别有一番情趣。
3 紫砂“大浪淘沙壶”的生命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道、释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是推动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王阳明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融禅的直指人心和道的清静自在于儒,形成新儒学“心学”。紫砂壶器的柔静思想恰好与这种推崇中庸沿简、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内敛喜平的时代思潮不谋而合。表现在对茶器具的追求上,紫砂器的自然古朴形象能够体现时代思潮与茶饮形式的表里关系。因此,大量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创作,使其蕴含生命哲学,引导了紫砂技艺的进步及艺术境界的提高。正如这款紫砂“大浪淘沙壶”,壶腹水波寓指大浪淘沙,人生总会遇到的大风大浪;而麒麟钮,象征了吉祥如意的人生。实际上,人生路上总会遇上大小不一的失败挫折,不必气馁,不要妥协,而是应该更加勤于思索、刻苦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才会实现。
4 结 语
宜兴紫砂器是中国茶文化园林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辉煌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结晶。它的兴盛是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同时也极大推动了茶艺的不断进步。紫砂器是中国茶文化的骄傲,它永远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 考 文 献
[1]王杏军.浅谈“山河颂壶”的创作感悟[J].山东陶瓷.2011,(06):45
[2]蔡春英.浅谈紫砂与茶文化的交融[J].佛山陶瓷.2013,(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