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韵竹
高考仅剩一个月的时间,孩子的成绩依然起色不大,想到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不少家长不淡定了: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动向异常关注;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唠叨不休;借故对家里其他人发脾气;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整天顶着一张“高考脸”……这些都是高考引发的家长焦虑,家长们都有吗?
家长的焦虑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影响高考备考,这是考生和家长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因此要采取一些技巧积极去修正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大考来临家长要“稳住神”
大考临近,众多考生及家有考生的父母都进入倒计时状态。然而眼下不少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家长的过度焦虑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例如,有时孩子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下滑,家长就寝食难安,生怕孩子高考发挥失常;有時孩子的做法只要稍稍不合大人心意,家长就难以控制地怒斥孩子,事后又觉得后悔。这都是因为过分担心而引发的焦虑情绪。所以高考临近,家长不光要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还要及时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适度的关心、充分的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多说“我理解”为考生减压
专家指出,考生在大考前感觉到焦虑、有压力是很正常的,大多数学生在大考前都会有易怒、失眠、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对人产生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导致心浮气躁,学习低效,发挥失常,并会影响到考生的身心健康。因压力大导致的应激反应不是心理疾病,是可以调试的。当考生觉得自己焦躁不安和具有攻击性倾向时,要及时找老师或者心理专家咨询调适。同时家长应该多鼓励考生,多说“我理解”为考生减压。
家长关注要适度
家长应注重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不要一味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
专家提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状态,帮助孩子转移焦虑的情绪。除此之外,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的期望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稳定考试心态。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适,及时放松身心,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