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心理状态现状、归因及应对

2016-05-30 00:22:59刘玉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农村

【摘 要】农村留守妇女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新兴的社会特殊群体,由于沉重的生活和经济压力、农村治安防范力量较弱、政府服务滞后和社会支持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她们沉重的心理压力。可通过构建完善的留守妇女社会服务机制、健全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交往等路径促进其心理满足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

农村留守妇女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新兴的社会特殊群体,默默支持着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承担着作为妻子、母亲、女儿、儿媳的多重义务,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却不得不默默承担着来自家庭、社会、生活等多重压力,心理健康状态日益变差,需要正视并寻求解决路径。

一、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特征及心理状态现状

(一)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特征

因丈夫外出独自扛起家庭重任,又地处农村交通闭塞,生活水平较低,农村留守妇女具有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

1.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下,就业竞争力低。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大多在35-55岁之间,她们由于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外出务工不能获得较高收入,缺乏合适的岗位,且农村家中有大量的农活需要做,孩子读书需要照顾,老人年纪大需要陪伴,大多数人都自愿选择留在农村。

2.家庭、生产劳动负担重,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丈夫作为家庭的主心骨为了家庭收入外出务工,原本应由夫妻两人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就落在了留守妇女一人身上,加上家务事情繁多,还要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多重责任让农村留守妇女负担沉重。

3.人际关系单一,交际圈子狭窄。除了亲戚家里有红白喜事或是生日等“大事”,留守妇女们会去串串门,其余时候她们基本很少与人交往,交际的圈子多在同村人之间、娘家人等,人际关系较为单一。

4.家庭地位较低,受传统思想束缚严重。虽然我国农村较之前相比人们思想已经得到较大程度解放,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接受男女平等的观念,但是农村留守妇女的地位仍然较低,她们的话语权常常被剥夺、忽略,也常常要看公公婆婆的脸色办事,家庭地位较低。

(二)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心理状态现状

1.希望生活得到改善却不得不认同现实情况。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尽管不舍丈夫外出,却甘愿与丈夫分离;尽管生活艱苦,她们也相信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但她们同样多有一种“认命”的思想,认为丈夫外出务工是家家户户的常事,自己应该为丈夫分忧解难,照顾好孩子孝顺好老人。

2.内心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大。尽管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选择了默默接受丈夫外出、独自一人持家的现状,她们的内心依然是孤独无助的。忙忙碌碌处理事情的同时会因为找不到助手心生孤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丈夫不在身边要自己一人做决定会感到绝望无助,受到伤害时无处倾诉的压抑等等,使她们有极大的心理压力。

3.对外出务工丈夫的牵挂及不安全感。不少农村外出务工者可能要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作为妻子自然担心他们在城市过得好不好,同样她们害怕丈夫在外面对种种诱惑时不能很好地把持自己、做越轨之事。同时也希望丈夫能够相信自己,尽管自己孤身一人在家面对重重压力,仍会对丈夫专一,不会僭越道德界限。

二、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心理状态现状归因及压力源分析

农村留守妇女需独自面对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农活、承担照顾老人孩子的责任、无人倾诉的孤独,家庭压力、社会交际、情感交流、经济压力是主要压力源。

(一)沉重的生活和经济压力

由于人力因素实在有限为家庭创收不足、丈夫在外务工寄回家里的钱不能迅速改变生活现状,留守妇女们勤俭节约,合理用度,却难以避免孩子学习、老人看病的开销。沉重的生活和经济压力是农村留守妇女们心理压力的主要压力源。

(二)农村治安防范力量较弱,留守妇女生命财产安全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农村居住的住宅防卫功能稍弱,青壮年外出务工,万一出现入室抢劫、猥亵妇女等情况,她们受到的伤害将非常严重。加之留守妇女们文化水平不高,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维权,或处于保持颜面选择忍气吞声。

(三)政府对于留守妇女服务存在一定滞后,社会支持不足

我国政府针对留守妇女服务还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于留守妇女的帮扶多为物质上的帮扶,对于她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关怀还存在不足。社会大众对于留守妇女全体的关注程度也不够,提供的实质性帮助也很有限。

三、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心理满足和社会服务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留守妇女社会服务机制,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政府应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留守妇女帮扶机制、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子女入学升学机制、维权机制等,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此外,可通过媒体等渠道让大家认识到留守妇女生产生存的现状,感受到她们的不易,营造关爱、支持、鼓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二)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交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其精神世界

基层妇联组织可定期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帮扶关爱活动,使她们尽可能多机会融入社会;也可通过送医下乡等载体,为留守妇女们传授健康保健知识、进行身体体检;或通过志愿者上门聊天等形式使留守妇女们打开心门,宣泄情绪。

(三)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可以村小组为单位或基层妇联组织牵头,组织留守妇女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联系相关企业提供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提高留守妇女的经济收入。

(四)保持农村治安稳定,引导留守妇女学法用法,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

可通过组织村民自治巡逻小组、村干部联动机制、警民互助等形式加大对农村的安保力度,保持农村的治安稳定。在农村继续深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针对农村留守妇女权益受到侵害及其群体特征,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法律素养,让她们懂得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其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作者简介:刘玉(1990- ),女,江西崇义人,江西省赣州市委党校,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武汉市养老机构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2:23:01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57:00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35:09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20:16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