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则

2016-05-30 23:28张晓非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命

张晓非

一、菊

我爱傲骨高洁的梅,她香蕊蘸雪寒中笑,剪风裁冰只报春;我爱清淡素雅的兰,她幽居野谷深林下,任是无人也馨香;我亦爱虚心劲节的竹,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然而,我最爱的还是清逸脱俗的菊——

我爱菊,她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月季的娇艳妩媚,但她以隽美多姿,淡雅清纯之品性见美于人。她本性质朴,却将丰富的色彩奉献给世界。她黄的高贵,红的奔放,白的淡雅,绿的清灵,墨的端庄······她内在低调,却将百态的身姿敬献给广袤的大地。花瓣长的是那么飘逸,卷的是那么婉约,直的是那么锐利,厚的是那么丰满,瘦的又是那么清秀······

我爱菊,她将温暖和湿润留给了别人,却将寒冷和风霜留给了自己;她将繁华和生机留给了别人,却将萧瑟和荒芜留给了自己;她将欢笑和温馨留给了别人,却将孤独和寂寞留给了自己。她揽住了最后一抹秋色,托住了夕阳西下的美景。

我爱恬淡无欲的菊,我爱她在浓浓迷雾中永不茫然,永不彷徨;我爱她面对凛凛寒风永不退缩,勇于担当。她傲视滚滚的寒潮,鄙视南去的哀雁,笑迎即将到来的严冬。

我爱顽强而又超逸的菊,我爱她具有耐寒凌霜、傲岸不屈梅的气质;还爱她空谷自适、不染尘垢兰的品格;更爱她素面朝天、不逐俗世竹的气节。我爱她“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坚贞。

我爱平凡、纯洁、豪放的菊,她不分高低贵贱,不论何时何地,都能给人们带去无尽的享受和遐想。她在居室中尽展雅韵,在田野里挥洒豪情。她在古时陶家,成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流芳千古。她在现时我家,倾尽自己的青春播撒爱的种子,将根深深扎进我贫瘠的泥土里,用真情蕴育出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果,装扮着我的家园,耕耘着我的生活,陪伴着我的光阴。我们是前世的缘,今生的爱,一辈子的情,也是我生命里的魂。

我的最爱,菊。

二、雷鸣

尘世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声音。悠扬的洞箫声,潺潺的流水声,婉转的鸟鸣声,淅沥的细雨声,呼啸的松风声,震撼的波涛声······还有好多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声音。这些声音浸润着人们的耳膜,陶冶着人们的逸趣。

然而,在大自然不计其数的声音中,我独爱的还是来自天穹的阵阵雷鸣,滚过头顶的声声霹雳。它不鸣则已,一鸣便惊天动地;它一吐千年的郁气,一泄满腔的积愤。它的一声怒吼,以万钧之力瞬间劈开宇宙的混沌,点燃炽烈的天火,灼烧蛮荒的原野,为人类带来水火交融的文明。

雷鸣!——是远古呼唤现代文明的呐喊声,是大自然赐予凡尘的天籁之音,是天地阴阳结合所奏响的爱的音律。它带着浓郁的远古气息,踏着迅疾的闪电,催着滚滚云彩,乘着荡荡东风疾驰而来;捧着仙人酿造的琼浆玉液骤然而下。它那铿锵有力的呼喊,震醒已休眠多时的生命,唤起芸芸众生随其翩翩起舞,使得群山沧海与其放歌和鸣。它的声调时而低沉雄浑,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悠扬隽永,犹如天地间一场超大型的摇滚音乐会。大地为它作舞台,苍穹为它衬背景,电闪为它布灯光,雨丝为它当帷幕,宇宙万物是热情而忠实的观众。他(它)们翘首企盼着那一场场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盛会;默默期待着每年春天那第一首天籁之歌响彻云霄。

我的最爱——雷鸣。它是生命的使者,它是爱的化身。它每年四射的激情,都会荡尽碧空粒粒尘埃,激活大地勃勃生机。它无所保留地将自己的能量释放后,便悄悄地远去。蛰伏在天边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汲取天地之精华,聚集阳光之能量,只等春天的讯息,只等风云的汇集。再重新上演更加精彩无比,更为壮观的宇宙大戏。天地因它而狂欢,生活因它而丰富、而绚丽,生命因它而往复、而伟大、而不息。

三、让“白”驻留心中

一个“白”字,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汩汩流淌出太多的寓意。她浸透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不论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或婚丧嫁娶,还是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或日月星辰;不论是文学作品或琴棋书画,还是儒道僧俗或庙堂江湖,到处都显现着她的身影。她的表象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意象蕴含着深邃而又丰富的内涵。她有中立的色彩属性,也有中性和贬义的词性。然而最多的还是人们赋予“白”的那些褒义的语义,人们用她描写河山之景色,歌颂人性之善美的赞誉之词不胜枚举。尤其是用“白”喻意世人宽厚包容的处世之道,淡然清白的立身之本,其蕴意之深刻,无不让人对“白”的敬慕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白”的包容性是她自身原始的本性。当太阳公公热情地将赤、橙、黄、绿、青、蓝、紫撒向人间,彼此间紧紧拥抱融合后,在大地上随之诞生了圣洁的光色,这就是凡尘中我们这些白丁所见到的皑皑的“白”了。“白”的外表单纯、恬静、素雅。但在她内心深处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她具有丰富的情感,更有融万千颜色于一身的胸怀。人们在她纯净得近乎透明的躯体上可以随意涂抹一切色彩,激情泼洒任何图形。高耸入云的大厦、简朴清幽的草舍里,有她注入的温馨;波澜壮阔的海洋、碧透静逸的湖泊中,有她蕴育的诗情;层峦叠嶂的群山、鸟语花香的田园上,有她醉染的画意。总之,她将赤裸裸的自己无怨无悔地奉献给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她清纯的躯体上,淋漓释放千般情感,尽情挥洒万丈豪情。

“白”还体现在一个“空”的字意上。她具有空旷的美感,也具有给人以空间,预留余地的美德。这就是文学、音乐、书画等作品和社会生活中所谓的留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其整幅画面只画了一叶扁舟和一位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让人感到满幅画作中,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给人以茫茫江水,悠悠天空的艺术享受。这就是“白”的魅力,这就是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意境。文学,音乐上亦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这种“白”可让人在文字和乐章中徜徉陶醉。在现实生活中,家人、朋友、同事、邻里之间,也常常彼此给对方预留很多空白的生活空间,这里的“白”,给社会带来的是安定和谐,给生活带来的是快乐和愜意。这样的“白”是一种尊重,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生命的从容。

古人用“白”的寓意更为含蓄深远。《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白”,指的是“道”,是一种己身清澈明朗的心境,是凡夫俗子追寻淡定、超然、逍遥生活的闲情逸趣。是顺乎自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一种洒脱。是止欲无求,清静无为的修身之道。明朝被誉为一代旷世清官的民族英雄于谦,在《石灰吟》中吟道:“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白”,已升华到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境界了。这是一种坚守清白的高洁情操,是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是为苍生社稷而清清白白做人的爱国情怀。

我之所以崇拜和酷爱“白”,是因为她那包容的胸襟、洁白的心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因为在我们人生的轨迹上,从头到尾都刻染着“白”的印痕。当生命从母亲温暖的腹中娩出,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一片朗白的世界;人生第一个印迹就是在白衣天使的协助下,踏印在了一张素白的纸上。而在我们净白无染的生命之初,母亲用香白的乳汁赐予了营养;沃土用柔白的棉絮赐予了温暖。后来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老师用纯白的粉笔给予了一生的知识;天空用淡白的云朵给予了遐想;山川用莹白的冰雪给予了滋润;故乡用皎白的月光给予了一生的思念。也正基于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用自己清清白白的一生,还原自己未被尘染的那一抹原始的“白 ”。

猜你喜欢
生命
水为什么能成为生命之源?
生命之树
执着旺盛的生命之花
为生命护航
生命憧憬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生命的哭啼
《柔情史》:面对成长面对生命,有时无能为力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