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陈娟来到了贫困村吴氏祠村出任“第一书记”。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到扶贫村任职,该如何破题、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陈娟首先想到的是吃透村情,从老百姓最关切的事入手。
下派以来,陈娟克服家中孩子尚小、丈夫工作繁忙等困难,每天吃住在村,把吳氏祠村当作自己的家,用心去热爱她、呵护她、关心她。十四组姚学武家女儿没有过冬棉衣,她送上了自家孩子的羽绒服;一组贫困户尹怀琼的大女儿东拼西凑也未准备齐学费,她一边向相关部门提交助学申请,一边争取慈善捐赠……到村任职头三个月,陈娟就入户走访了全村农户,与老百姓话家常,聊生活,拉近感情距离。
通过走访座谈,陈娟了解到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是,她决定带领村组干部,既努力向上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又广泛发动群众,尽快破解难题。经过多方联系奔走,村里的断头路获得交通部门立项,并争取到补助资金15万元,县财政一事一议补助10万元;协调到县水务局补助资金两万元,县财政一事一议补助2.8万元,加上老百姓自筹资金5万元,两个堰塘也进行了扩挖、清淤和加固,彻底解决了村民生产用水的困难。
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陈娟又多次深入到村“两委”干部家中,与他们交心谈心,引导村干部克服畏难情绪。同时,她还着力提高村组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培养学习型、科技型的村干部,“我们重点通过以会代训、远程教育培训、专家授课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实用技术。”陈娟说,她特意请来高级农技师为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讲解青椒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发动大家搞好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青椒,致富增收。
陈娟用真情和担当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架起了一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铺就了一条齐心协力奔小康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