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2016-05-30 22:46:15姜海燕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的德育语文

姜海燕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志趣、高尚人格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和优越性。因而,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唤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向往,让学生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熏陶感染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运用音乐、图画、图表、电影等方式,营造美的氛围,展示美的境界,用美来熏陶学生,激发感情上的共鸣,使德育融化于他们的心灵。如教学《黄河颂》时,我首先介绍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无情地践踏着华北大地,亿万国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该何去何从呢?我留下了这个疑问,播放了《保卫黄河》的曲目,创设感人的情境。一曲终了,许多学生瞪大了眼睛,更有的握紧了拳头,眼中的激动一目了然。此时的学生已被这首歌曲所感染,激起了研读本文的强烈兴趣。接着让学生走进文本,就会很自然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又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先让学生闭目遐想,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旅游者,在眼前构建出一幅庐山瀑布的美景,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各种瀑布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形象感知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感染。

二、品析经典,诵读感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经典篇目,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警句。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不能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更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品析其中真挚、高尚的灵魂,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例如讲解《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进而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另外,教材中许多经典的诗句,更是德育的好教材。如诵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人物浩然之气的强烈震撼,意志得以锤炼,思想得以升华,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吟咏“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诗句,使学生进入一种美的意境,并增强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品读经典,无疑是给学生注入了有益的营养。使他们在品析诵读中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三、分析形象,情感洗礼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赞颂先进人物事迹的文章,比比皆是。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領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在讲课时,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分析,深刻地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从而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之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例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热爱学生、热情公正、温柔美丽、教导有方;还有舍生取义的陈毅,热爱祖国的韩麦尔等。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阅读这些作品时,要善于从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努力追寻心灵的高尚。使学生在一个个美好形象的分析中,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四、挖掘主题,潜移默化

文学作品是德育的天然载体,挖掘其主题,尤其是丰富多彩的主题元素,这一过程本身就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从而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愚公移山真是蠢不可及,把家一搬,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这时我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结果引发了一场移山还是搬家的大讨论。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最后大家取得共识,《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他体现了人们勇于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学生通过讨论进入了文章的思想境界,理解了文章的深刻主題,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五、拓展迁移,延伸渗透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种哲理的智慧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读书是为了明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学习一篇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巧妙渗透和延伸。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我针对“应不应该随意接受别人贵重的东西”、“应不应该将送别人的东西又要回来”等具有争议性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以辩论的形式激活课堂教学,我以评论员的身份从中启发、引导学生,利用“诚信”、“和谐”等主题使学生形成了合理一致的认识。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使诚信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等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又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在问题的迁移延伸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捕捉各种育人契机,开辟条条渠道,使德育渗透犹如涓涓细流淌进学生心田,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净化,品格的养育。愿语文教学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作者单位:甘肃民勤五中)

猜你喜欢
美的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