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多样性是衡量地区生态性的重要指标,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其是否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景观生态学途径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学途径主要分为以物种为核心的保护区圈层模式途径,以生态系统为核心的保护区网模式途径和以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保护途径。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景观规划途径;保护区圈层模式;保护区网模式;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一、生物多样性定义和构成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系统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确切的说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他们拥有的基因,他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基础和最关键的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与生存保证。近年来,有些学者(傅伯杰等)还提出了把景观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第四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层次上的遗传变异多样性。主要研究个体外部形态多样性、细胞染色体的多样性、分子水平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性(或丰富度)和异质性(或均匀度)。内涵为一是丰富度,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多寡。群落中物种数量越多,多样性就越丰富;二是异质性,群落中异质性越大,多样性就越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性: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其他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过程及其组合的复杂程度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等。包含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其他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过程及其组合的复杂程度多样性,包括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多样性等。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是介于生态系统与区域间的大中尺度的生态系统。由于能量、物质和物种在不同的景观要素中呈异质性分布,加上景观要素在大小、形状、数目、外貌上的变化,使得景观呈现高度异质性。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分为三种途径:以物种为中心的途径、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途径和以景观为中心的途径。三种途径分别对应三种空间模式:保护区圈层模式、保护区网模式、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物种为中心强调濒危物种本身的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则强调景观系统和自然地的整体保护。景观为中心的保护强调通过识别关键性的景观局部和空间联系,利用物种自身对空间的探索和侵占能力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物种为中心:从生物种群中选择出一定的“焦点物种”,这些焦点物种必须是生态系统或景观中最关键的物种,如建群种、优势种等,并能代表其他的物种。案例借鉴为哈尔滨群力新区生态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圈层模式”,将天然湿地作为“核心区”,其面积尽可能的最大化(大),其邊界尽可能的接近圆形(圆),其内部尽可能的完整而无人工干扰(集中)。此外,在核心区外建立了环形缓冲区(人工湿地),达到对外界不良干扰的屏蔽,以及对场地内部原生湿地的保护和过渡。
以生态系统为中心:把生物空间等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集中针对景观的整体特征如景观的连续性、异质性和景观的动态变化来进行规划设计。案例为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主要设计目标是保护这些破碎化的栖息地野生动物种群,策略借鉴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网模式”:(1)对原有和潜在的栖息地进行保护;(2)将栖息地通过安全的生态廊道连接;(3)设置适当的缓冲区,减小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生存的干扰。其中的核心是生态廊道的建立,将重点保护的栖息地连接起来形成生境网络,削弱景观破碎化的影响。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不论景观是均相的还是异相的,景观中的各点对某种生态的重要性都不一样。其中有一些局部点和空间关系对控制景观水平生态过程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些景观局部点及空间联系构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通过识别宁武县的“源地”、缓冲区、廊道、辖射道和战略点等,将其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香格里拉县景观安全格局。“源地”保障全县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用地,也是最小生态用地底线。此区域应禁止任何形式的生产建设。源外的第一层阻力圈层,即禁止建设区,它是景观安全格局中的缓冲区,保护源地恢复或扩展的潜在地带,也是保护源与人类活动的隔离带。这个区域对于维护保护“源”的生态整体性具有关键的作用;第二层阻力圈,即限制建设区,对于保护源地的扩展相对阻力较高,对人类的开发和干扰敏感性不高;第三层阻力圈即允许建区,对于保护“源”的扩展相对阻力高,对人类的开发和干扰敏感性相对较低。
三、结语
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其综合整体性很强,不仅包括有机体,还包括其生命支持系统;不仅包含有量的概念,还注重组成、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因素;不仅强调自然成分,还可以包含社会文化的某些特征。新兴的景观生态学,其核心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和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综合整体思想,以及直接涉足于人类课题。因此,生物多样性资源本身的生态整体性和所依存的空间客体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均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
参考文献
[1] 杨德伟,陈治谏,陈友军,王贺一.基于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1):111-115.
[2] 黎燕琼,郑绍伟,龚固堂,陈俊华,朱志芳,吴雪仙,慕长龙.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1(04):12-19.
[3] 俞孔坚,黄刚,李迪华,刘海龙.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5(03):76-81.
作者简介:杨茜(1991- ),女,云南腾冲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