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勇
美国文化学家托马斯·哈定等人这样论述文化对环境的适应:“适应,即环境控制的保障和保持,是特定的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定向性过程……适应过程具有两个特征:创作与保持。前者是一种有机体实现必要的调整以适应环境。后者则为一种文化趋势,即保证已实现的适合的结构和模式。”中国的美术市场也在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中进化。在新的环境中,中国美术品藏家的收藏范围、购买方式、藏品格局都会有所改变,比如说现代生活中新出现的美术品会进入收藏视野。外来美术、外来艺术衍生品开始进入中国藏家的购藏清单。提供美术市场行情信息的网络平台被广泛登录,新的整理、维护、修复藏品的模式被接受和采用。
在社会内部,美术品的价值实现由审美和占有两种途径,购藏行为与其他领域的差异矛盾,或者在美术品收藏领域内部不同构成元素之间的相对错位、偏离,所造成的倾向性刺激,使得人们的心理处于一种能动的适度紧张状态。美术竞买中的矛盾运动现象是客体因素造成的主体体验。美术市场从早先的私密性、小众性日益发展为公众性、群体性。美术品的消费竞买收藏已不是少数人的嗜好,不再局限在有限的小圈层众以少数人才能解读的语汇自行其是,而是通过报刊、电视、网络,从街谈巷议到专家讲坛,几乎到了人人关注的程度。美术拍卖中的爆炸性新闻令人应接不暇,“天价”、“黑槌”、“假拍”、“地下交易”等等与股市一样吸引全社会的眼球。尽管2010年美术市场的交易额为200亿人民币,仅为股市一天的交易额,但美术市场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丝毫不逊于股市。
然而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水平与美术收藏的兴盛,美术市场的膨胀存在诸多矛盾,美术收藏与资本运作之间尚缺乏成熟的应对机制和基本经验。就政府对美术收藏的关注而言,相关主管部门尽管针对美术博物馆、民营非营利性美术机构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但由于收藏资金明显不足,有关美术博物馆、民营非营利性美术机构的社会捐赠制度、免税扶持等政策尚不完备,国内美术博物馆及相关美术机构的购买力有限。如上海美术馆每年的收藏经费只有300万人民币,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只够收购一副现代名家的普通作品。中国的企业收藏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参与身份、地域、城市等方面越来越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如民营企业参与较多,沿海发达地区参与较多,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相对集中,2009年中国国内企业收藏的资金大约为100亿人民币。由于企业收藏是近年来才有的新事物,因此目标定位、身份确认、程序规范、品藏管理、回馈社会等方面都亟待改善。
相比而言,市场上发展最快的为私人藏家群体。由于中国正处于个人财富加速增长的历史时期,尤其是中国的高净值财富人群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以后,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带动了消费向美术品收藏方向的转变。如前文所述,中国私人收藏缺乏家族传承的基础,从美术市场上购买竞买就成为获取藏品的主要路径。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大陆私人收藏购买力对华人地区及整个世界美术市场的影响力越发明显。2009年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大陆地区买家比例已上升到21%,2010年度更是急增到40%。而这种私人参与市场的影响,便是所谓市场对藏家的“反作用力”。
中国新人市的私人买家就其行业看来主要集中在近年资本增长最快的领域:房地产、金融、能源、矿产、高科技、制造业等行业。这些行业虽是中国发展最快的领域,但它们也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产业调整政策密切相关,加之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传导效应,导致制造业的营商环境恶化,因此中国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周期的影响,也会通过私人资本的“热钱”式注入而影响到美术市场。
现阶段中国的美术消费扩张很快,但相比西方依旧存在盲目性与滞后性。美术投资正式逐渐成为社会性的话题,美术投资理念也从艺术启蒙逐渐成为某种共识与行为实践。但目前的中国美术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更接近于一种投机行为。大量“热钱”短时间内注入和撤离,势必会导致现阶段市场行情的不稳定和过度波动。
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财富人群选择美术品投资的比例为18.3%,排序仅在房地产和股票之后,可以看到美术投资在国内投资动态中的上升势头。除了针对中国美术品市场的直接投资之外,国内金融行业陆续推出艺术理财产品,2009年深圳、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相继挂牌,也为国内外资本开辟了间接性的投放渠道和方式。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美术品市场受到冲击,在接下来的连锁反应中,2009年中国古代美术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2010年甚至出现单件作品4亿人民币的拍卖纪录,这似乎反映出中国社会美术品购买力具有继续增长的空间。但稍微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明眼人都能清楚认识到,之所以此阶段的增长过渡依赖于古代美术品拍卖,是因为在通货膨胀压力下,人们在寻找资产保值途径时,认识到古代美术品价格泡沫相对较小的特性。
2008年以来,中国当代美术品的价格极度下滑,许多当初在拍卖中创下百万高价的作品甚至价格跌至几十万甚至几万。一般认为,当代美术品是中国美术市场中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部分,但同时必须看到,西方中心论视野下的中国当代美术事实上迎合了西方人的某种观点。对于当代美术而言,真正的难点还是如何去判断其价值。这对于中国新兴的收藏阶层而言更为困难:一方面,西方“全球化”宣导下的当代美术创作,不仅仅是美术家个人的精神创造,也不仅是美术家对本土现实的关注和反映,它同时变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碰撞和融合。是融合还是对抗?是尊重彼此发展空间还是利用强权继续包围与挤压?当代美术的命运涉及文化安全以及政治去向。曾经被热炒的当代美术,在直接、趋利、短线投资者眼中已从风险最大的一支红头股,变成一支垃圾股。
有人说,美术品市场的本性属于“富人俱乐部”。因为美术品的流动性相对于股市而言较差,又不能像房地产那样抵押贷款。所以当下亿元级美术品的购买需要巨量的现金流。2010年5月嘉德春拍上,张大干的绢本泼彩《爱痕湖》以一亿元成交,买家为台湾广达电脑的董事长林百里。林氏拥有高质量的企业,可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一般富人进入当今的美术拍卖市场,可能只有通过艺术品投资基金一途,但艺术基金需要摸索,全世界范围内运作好的并不多见。经济学家谢国忠曾说:“中国的股市是穷人的赌场。”以此类推:“房地产市场是穷人和富人的赌场。”“艺术品则是富人的赌场。”不管此说是否合理,有一点毋庸置疑,美术市场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与金融业结合并产生出大量的衍生品,而中国美术的发展演变将与之有着深刻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