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后的家庭关系挑战与应对

2016-05-30 10:48风笑天
阅读(书香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面二孩独生子女社会化

风笑天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由“独生子女时代”开始向“后独生子女时代”转变。与此同时,原本只属于年轻父母们考虑和决策的生育第二个孩子的问题,却在不经意中首先遭遇到了家庭里正在成长的独生子女的极端反应:逃学、离家出走、甚至以死相逼,要父母写下“永远第一爱我”的保证书等,都被媒体广为传播。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对二孩生育有如此极端的反应?“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究竟会给现有的独生子女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父母和第一个孩子又该如何调整与适应家庭中这种新的亲子关系?

现在,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社会中那些已经习惯于在“三口之家”中生活的年轻家庭,要开始去面对并逐步适应由于“子女扩容”带来的新的家庭生活环境。对于目前只有一个孩子的年轻家庭来说,再生一个孩子,其家庭关系将会变得更为复杂,也更为多样化。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父母要同时与两个孩子构成亲子关系;而这种多样性则主要体现在这两个孩子不仅要面对各自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同时还要面对他们相互之间形成的兄弟姐妹关系。这种由家庭子女数的变化所带来的家庭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形成了一种新的家庭社会化场景,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年轻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提出了一些新的社会化任务。

由于三十多年来,国家一直实施“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大多数年轻家庭中的父母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现实,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只面对一个孩子的家庭生活。从孩子出生,到孩子的抚育和教养,父母们的心中、眼中、头脑中,都只有这个唯一的“独生子女”。在这个唯一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作为父母的各种角色行为、生活经历,在许多方面通常都是“一次性的”,即许多的“第一次”往往也是“最后一次”。特别是,当他们第一次做父母时,往往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生育孩子。现在,当国家政策允许他们生育第二个孩子时,他们应该意识到,伴随着生育第二个孩子一起到来的,将是一种新的家庭生活环境,一种变化了的家庭关系。这种新的家庭坏境和家庭关系将给他们的继续社会化增加两项新的内容。

首先,他们要开始面对并适应“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自身心理的变化。

对绝大多数年轻家庭来说,能够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权利是无法提前预知的,他们几乎从来不会去考虑“生不生第二个孩子”这样的问题。直到现在,他们才突然被“通知”可以生第二个孩子,并且许多夫妇(因为年龄比较大的原因)马上就要做出生育的决定,很快就要面临再次生育的现实。这种事先的不可知性,以及再次生育的突然性和被动性,会给这些准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父母们带来极大的不适应。因为他们不可能做好、实际上也并没有做好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心理准备。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面对这种现实并积极地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以适应这一变化,就成为一孩父母们所要学习的一项新内容。一孩父母们要在做出生育第二个孩子决定的同时,尽快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养育两个孩子的轨道上来,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面对即将发生变化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状况,为在新的环境中建立同样和谐的家庭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要开始学习做两个孩子的父母,并建立起与两个孩子之间本质相同但又有差别的亲子关系。

目前的一孩夫妇在家庭中所扮演的只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角色。事实上,他们除了没有做好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外,也没有做好正确面对、恰当处理和顺利调适与一先一后、一大一小的两个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的心理准备。就像三十多年前的一些独生子女父母在“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现实面前,仓促上阵,缺少终身只养育一个孩子的心理准备,结果造成极端溺爱子女,将孩子培养成“小皇帝”的现象一样。今天的一孩父母们在突然放开的“全面二孩”政策面前,同样是仓促上阵,同样缺少要养育两个孩子的心理准备。

此外,目前一孩家庭的父母们还缺少实际面对两个孩子的社会规范和实际知识。由于三十多年来,整个社会所关注的只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成长问题,多子女已逐渐成为城市年轻家庭中的“另类”现象。因此,社会文化给这些年轻父母所提供的,只有如何建立与家庭中唯一的孩子的亲子关系这方面的规范和知识,而没有提供如何面对和建立起与两个孩子(特别是有一个一直被当作独生子女在抚养的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的规范和知识。

因此,对那些准备要第二个孩子的一孩夫妇来说,就面临一项新的任务:他们要像当初刚结婚时学习如何做夫妻、刚生育第一个孩子时学习如何做父母那样,在准备生育第二个孩子时开始学习如何做两个孩子的父母,学习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两个孩子的相应规范、知识与方法。特别是要学习正确处理与一先一后、一大一小的两个孩子之间形成的那种本质虽然相同(都是亲子关系)、但表现形式又不完全一样的两种父子关系和两种母子关系。正如三十多年前学者们提出的“教育好独生子女的关键在于教育他们的父母”一样,要处理好一孩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后形成的新的亲子关系,关键同样在于教育好年轻的父母们。

家庭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和场所,父母则是对其社会化发展影响最大的“重要他人”。在目前的一孩家庭中,由于孩子身为“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在家庭中交往互动的对象主要限于父母和祖辈等成人。而当父母再生育一个孩子时,这种家庭关系自然会发生变化,第一个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和受到影响。

首先是心理上的变化和适应。在以往传统的多子女家庭里,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很自然地学习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学会建立并适应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关系。而目前一孩家庭中作为老大的孩子,早已习惯了从小成长的“独生子女环境”。突然之间,要让这个一直是家庭中最小的、遇事最优先的、最受保护和重视的独生子女,去面临一种还有一个比他更小的、在他看来更受照顾和关注的弟弟妹妹的家庭生活现实,他们的心理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现象。

一孩家庭与以往的多子女家庭之间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差别:以往多子女家庭中,相邻的两个子女之间的年龄差距往往并不大,他们关于兄弟姐妹关系的规范和行为方式,是在幼年时期相伴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习得的。然而,目前一孩家庭中面临的现实却是:父母准备生育的第二个孩子与第一个孩子之间,在年龄上既可能相隔两三岁,也可能相隔五六岁、八九岁、甚至十几岁。由于儿童与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心理、人格特征迅速发展、不断变化的时期,处于不同年龄段的第一个孩子在心理特征,特别是在自我意识、角色意识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正是这些差别会导致他们在面对第二个孩子的现实中,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学会面对这种家庭成员变化带来的冲击并在父母的帮助下尽快调整和适应新的家庭生活环境,就成为第一个孩子新的社会化任务。

第二是哥哥姐姐角色的学习和扮演。当一个家庭中仅有一个孩子时,他们只承担着一种社会角色,即相对于父母而言的子女角色。他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实际上究竟是什么。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既不会有来自父母和他人对他的这种角色期待,他们也不会按照这种角色期待去表现和行动。现在,当父母再生育一个弟弟妹妹时,无论这第一个孩子是否愿意、是否意识得到,他客观上就承担了“哥哥姐姐”的角色,他也必须学习如何扮演“哥哥姐姐”。而整个家庭特别是父母也有责任教给他有关“哥哥姐姐”角色的各种规范和行为方式,使他在与弟弟妹妹的互动中,逐渐学会谦让,学会承担,学会爱护,也学会帮助。当然,父母同时也要在与两个孩子的互动中,教给第二个孩子有关“弟弟妹妹”角色的各种规范和行为方式。

第三是学习并适应新的亲子关系。随着家庭中第二个子女出现,原有的亲子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第一个孩子要学会面对一种“被分散”了的或“被稀释”了的亲子关系。因此,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他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不仅要学习如何处理与弟弟妹妹之间的手足关系,还要重新学习和重新看待他们与父母之间已有的亲子关系。

在父母与弟弟妹妹之间新的亲子关系的影响下,第一个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或许会有所减少,他们受关注的程度或许也会有所减弱,所有这些都形成了一种新的家庭生活环境。在这种情形下,第一个孩子必须重新学习并逐步适应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新的亲子关系,逐渐学会摆正父母、自己以及弟弟妹妹三者的位置,學会理解和接受父母在处理与自己之间的亲子关系方面的某些“不公平”,并且在很多时候还要学会适应被父母暂时的忽视。不要以为这些方面对第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消极的。从社会化角度我们可以说,正是第二个孩子的出现,让第一个孩子学习到许多在只有一个孩子条件下学不到的角色规范和行为方式,实际上为他的更加全面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不可替代的积极的环境。

(作者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全面二孩独生子女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权的保障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