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成
【摘 要】淡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地下水,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的饮用水,还给工业生产提供了工业用水。当地下水受到污染时,扩散范围会很大并且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净化,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治理。在文章中首先介绍的是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同时阐述污染地下水主要的因素,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几点应对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污染途径;防治对策
地下水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分布广泛的淡水资源,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社会经济都离不开地下水。伴随着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导致很多未经处理的或者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被随意的排放,很多废弃物在雨水的冲击下渗透到地表,导致我国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亟待解决。缺乏水资源的地区由于过度的开采地下水还引起某些地区形成大面积漏斗区,这种区域很容易使得地下水污染物向漏斗区聚集,加快地下水的污染速度。这种情况下急需加强力度对地下水污染进行处理,开发相应的防治对策治理地下水污染问题。
一、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当地下水受到污染时,很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和基因变异,影响经济价值以及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当人类引用受污染的引用水时,在亚硝酸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腹泻、中毒、癌症、肝炎等疾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医疗费用都带来严重影响;当污染的地下水浇灌农作物时,农作物的质量、抵抗力、耐储存力、产量等方面都会降低,营养成分或多或少的也受到影响;当污染的地下水进入湖泊,河水中,鱼类和植物都会受到危害,水体的生态平衡将会受到破坏,大量的盐类等营养物进入水里时,还会产生赤潮的现象,会制约水中生物的生长,有时甚至会导致水里生物全部灭绝,生态环境的平衡就会完全破坏。
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
(一)交通污染源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汽车成为大众出行的工具,而汽车行驶离不开汽油。汽油、柴油等富含苯的碳水化合物很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在行驶交通的过程中,汽车排放的尾气或者汽车泄露的有害化学物质很容易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进入地下水。很多重金属如铅、铬、汞等以及不容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是地下水污染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农业污染源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和化肥,這些物质在雨水的冲刷下渗入地下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如果使用已经被污染的地下水或者没有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污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很容易侵蚀土壤,渗入并污染地下水。很多农民在地里干活时都是将农药喷洒在农田里,用过的农药瓶子和化肥都会直接丢弃在农田里,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三)生活污染源
人们的生活会制造很多垃圾,如塑料袋的过度使用、洗涤剂的随意排放、电子产品中的重金属等,在不经过合理的处理后很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尽管经过一些处理,有些污染源也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方案,这些污染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更容易进入含水层造成更深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排水管网没有城市健全,很多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在地面上,污水经过大气蒸发或者地表径流通过雨水降落,也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四)自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富含很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物质,一般情况下这些物质都会以一种状态稳定的存在,不会威胁人类的生活。但是由于人类更深程度的对自然界进行开采,导致这些元素的状态发生改变,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就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威胁人类的生活,如砷中毒、氟中毒、地甲病等,都是因为人类引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造成的地方性疾病。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抽水处理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抽出全部受到污染的地下水,现场进行处理或者将污水转移地点进行处理,例如一辆运输粗苯的车辆发生侧翻导致粗苯泄漏,污染了2口灌溉井,就可以在现场进行抽水处理,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水污染进行控制,将水质恢复到未被污染的状态。
(二)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染物的毒性进行弱化或者将其转换为无毒状态。很多微生物可以消解有机化合物,用以补充自身的养分和能量,这种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就可以变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并且伴随着微生物的不断生长增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污染物,并且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也会消失。
(三)渗透性屏障处理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渗透性处理屏障埋到地底下。先在污染现场挖壕沟贯穿受污染范围的地下水,随后在其中投入对污染有帮助的材料。当地下水流过渗透性处理屏障的时候就可以在过滤的作用下挡住或者经过化学反应将污染物阻隔或者转化,美国就曾经利用这种方法处理含氯及不含氯溶剂的污染物。
(四)循环井处理法
循环井处理法主要是在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注入空气,迫使那些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随着气泡而溢出水面,随后利用土内水气抽取法,将这些挥发性或者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抽取出来。
四、结语
地下水污染不仅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全球应投入精力重视的难题。这就要求社会各界都要齐心协力的面对地下水污染这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共同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02):72-75.
[2] 江剑,董殿伟,杨冠宁,王立发.北京市海淀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J].城市地质,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