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秋雯
【摘要】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贫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与其相关的扶贫工作也从未停止,精准扶贫的开发就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从精准扶贫相关概念入手,阐述现阶段我国对精准扶贫开发模式的探索情况,分析精准扶贫开发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适应于精准扶贫开发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贫困的缓解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开发模式;存在问题;建议
一、精准扶贫概述
精准扶贫指的是通过对不同贫困地区环境、不同贫困农户实际情况的客观了解,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的识别、帮扶以及管理等治贫方式,从而更好更快地解决贫困问题。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省调研时指出,必須以科学手段做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并强调了精准的重要性。从扶贫开发规划顶层设计的角度看,精准扶贫是我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深度战略调整,是扫清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贫困问题的有效保障。
二、精准扶贫开发模式探索
精准扶贫的方式,也成功一改传统的“浸罐式”为“滴灌式”。不仅如此,精准扶贫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单一由政府主导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以政府为主导、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已经普遍实施。在精准扶贫过程当中,扶贫资金的覆盖更加全面,对于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资金效率低下、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的解决也能够基本做到综合治理。
三、精准扶贫开发存在的困境
(一)贫困人口基数庞大
目前,我国依然面临严峻的贫困问题,贫困人口基数庞大是制约我国脱贫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据统计,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达到7017万人,其中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以及河南等六个省的贫困人口都超过了500万。由此可见,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庞大,脱贫任务非常艰巨。
(二)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首先是路网建设不完善。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所占比例较大,从而形成行车慢、运输效率差等情况。其次是基层文化设施不完善。由于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单调,使得农民文化活动单一,打麻将、打扑克成为农村村民主要的娱乐活动,农村文化学习场所几乎没有。最后是卫生医疗设施的不完善。乡村诊所大都存在医疗设施建设水平较差的问题,村民的医疗和健康没有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贫困户脱贫动力不足
在很多偏远山村,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不管是生产积极性还是生产技术都相对较差,政府优良政策难以推广和落实,导致农民自我脱贫能力较差,扶贫工作难以进行。贫困户的脱贫动力不足,贫困户发展产业受资金的困扰,难以起步,产业投入仍然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各县贫困人口中,低保户和五保户占比多达80%以上,无财力、无智力、无劳力的比重偏大,贫困人口年龄偏大,加之文化素质制约,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组织发展意识弱。
(四)贫困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整体上惠农政策居多,但是在贫困资金投入方面仍然体现出不足的态势。首先,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现有的政府财政支持难以满足实际农村发展的需求。再加上农村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切断了资金筹集的关键路径。其次,政府资金投入相对分散,直接影响资金的整体使用效果。最后,关于支农资金的投入审批权过于集中,很多专项资金的审批权还在中央政府手里,资金下发的流程过于冗繁,使得财力浪费严重。
四、实践中精准扶贫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一)针对具体贫困对象,实施精准扶贫
首先,确定具体贫困对象,即做到精准识别。将贫困对象的识别和决定权交给人民群众,让农民自己去确定贫困的标准,从而做到贫困对象认定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其次,准确对贫困对象实现扶贫,即做到精准帮扶。根据不同贫困户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政策,并且做到帮扶资金到户。最后保证精准的扶贫管理。建立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创建贫困户信息子系统,所有操作管理完全透明,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行为。
(二)优化分配,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应该加强优化分配,针对乡村交通、文化设施、医疗健康等基础设施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从而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应该提高扶贫救济标准,扩大扶贫对象人数,合理分配扶贫资金,将扶贫资金有规划地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去。
(三)重视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自主脱贫
由于很多偏远农村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精准扶贫工作难以开展起来,因此,政府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导者应该加强对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培养,重视相关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如种养殖技术培养、乡村资源合理利用课程培训等,增强当地农民的自主发展能力,从而大大推动农民的自主脱贫。
(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由政府作为主导制定精准扶贫相关优惠政策,增加精准扶贫的资金投入,将资金应用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村教育基金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而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达到良好的扶贫效果。
五、结论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我国正在扩大实施的重要脱贫方式,目前在精准扶贫开发模式的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初步解决了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但是贫困人口基数庞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自我脱贫能力差、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依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准确定位扶贫对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自主脱贫、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式来实现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73-77.
[2]李国治,朱晓芸.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6(1):135-137.
[3]夏芳.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研究——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