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喜雨
摘 要 紫砂艺人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精心设计了不计其数、造型各异的陶瓷器皿,从而孕育出紫砂壶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本文以紫砂“陶刻西施壶”为例,探析《诗经》在紫砂壶上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 陶刻西施壶;紫砂;寓意
陶刻艺术随人类文明的诞生而诞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陶刻纹样也不断地发展演化,紫砂壶作为一部形象的中国陶刻史,其陶刻以极大的时空跨度和极尽丰富的形象,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古代历史、典故、神话的纹样大多陶刻在紫砂壶器上。尽管人们审美心理在不断改变,陶刻的纹样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传统文化依旧渗透到紫砂陶刻艺术当中。现试从“陶刻西施壶”的陶刻内容,窥探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见图1)。
1 “陶刻西施壶”的造型
“陶刻西施壶”精选原矿泥料制成,呈色喜庆而娇艳。壶型极其简练、古朴,圆形钮压顶,与壶身形态相应和。此壶造型小巧好似西施,但略有不同,其小巧的壶身就如同一个有着丰满诱人体态的少女,圆润优雅;壶钮以一粒圆珠饰之,但又如同菩提莲子,精细巧制;短小直流壶嘴似樱桃小口,微启欲说;典雅的倒把宛若女子的发髻,使此壶显得更加成熟与雅致,更是惹人喜爱。
2 “陶刻西施壶”的创作理念
“陶刻西施壶”以西施为题材创作,令人遐想联翩。“陶刻西施壶”的壶腹刻有小鹿,取材于《诗经·小雅·鹿鸣》。鹿在原野上悠闲地吃着草,偶尔发出呦呦的鸣叫声,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从鹿的生物特性来说,它是食草动物,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其它动物,群居,有稳定的配偶。它温柔的性情、居有定偶的生活习性都符合人们理想中的女子形象,所以,鹿便成为美好女性的象征。“陶刻西施壶”以陶刻小鹿为装饰,使人想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所隐喻的美好爱情。
3 结 语
宜兴紫砂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门类、精湛的技艺、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兴就已经出现以细泥制成的红衣陶钵,从而奠定了今日宜兴陶瓷的基础。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经历代艺人的辛勤努力,已发展出茶具、酒具、餐具、文具、花盆、雕刻和陈设陶工艺品等诸多种类。欣赏一件陶刻作品,人们不仅强调其刀功,更在意它的文化内涵,就像这款“陶刻西施壶”,它以西施造型和陶刻展现了紫砂壶的艺术美,加之“呦呦鹿鸣,食野之萍”的美好爱情寓意温暖人心,是一款赏用兼备的佳作。
参 考 文 献
[1]赵博雅.浅谈如意纹装饰图案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J].消费导刊,2010(6):220
[2]周云兰.从紫砂“清趣壶”窥见幽趣的意境美[J].江苏陶瓷,20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