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条以中国为起点的著名丝绸之路,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另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商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向东南亚、中亚、非洲乃至欧洲各国带去了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宜兴紫砂也在其列,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甚至被一些王室视若珍宝。泰国就是宜兴紫砂的“粉丝”之一。
泰国为什么会进口紫砂壶,泰国人民又为什么喜爱紫砂壶?这与他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宗教文化有关。首先,泰国有900万定居华人,其中有许多是广东潮汕人,他们带去了家乡饮茶的风俗。泰国也是佛教大国,俗话说“茶禅一味”,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槃境界。因此缘由,喝茶的风气在泰国也慢慢形成。清光绪年间,泰国国王拉玛五世曾委托华人向宜兴订制一批茶壶以赠送泰国的高僧、寺庙,让这些寺庙泡茶,布施信徒。这批壶多以细朱泥烧制,质感细致润泽,并于器身镶饰金边,深受王室钟爱。其壶底印有泰文“拉玛五世”或楷书“贡局”等章款,壶盖和壶柄偶有陶工名款,泰五世皇宫博物馆仍收藏着这些紫砂壶。
远销泰国的紫砂壶,造型上与我们常见的紫砂壶不尽相同,但大多在表面作水磨抛光处理,有玻璃一般的质感,这与泰国人的审美理念有关。泰国人认为明亮发光的物体能带来吉祥,所以销往泰国的紫砂壶常作抛光处理。抛光处理可能在宜兴就已经完成,也有可能是出口至泰国后,由当地工匠进行抛光处理。据传,抛光工艺依程序先用研磨料制成的砂石均匀磨去紫砂壶表皮的粗糙面,然后再用高速布轮进行抛光,以达到光亮照人的效果,使得原本古朴典雅的紫砂壶变得光泽耀眼。以宜兴陶瓷博物馆藏“贡局款抛光壶”(见图1)为例,这是出口泰国比较常见的壶型。这把紫砂壶通体抛光,亮可鉴人,鼓腹,短颈,流短直、上细下粗,嘴前端平削,与壶口平。盖口严密,口沿与盖沿包以铜边,盖钮中心有一圆形排气小孔。壶两端各有一凸起壶耳,中有小孔,装一铜把,便于提携。平底圈足,壶底刻有“贡局”二字——贡局是清末民初外销壶上常见的款识。宜兴陶瓷博物馆也曾在“谈伟光紫砂精品收藏展”中展出过一把抛光壶(见图2),此壶泥料为段泥,壶身略高,也署“贡局”款,形制、装饰与前者别无二致。
“抛光壶”的出现,不仅是紫砂陶装饰技艺上的创新,也是中泰两国匠人在艺术实践上的碰撞与交融。迎合了泰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外观设计与独特的抛光工艺不仅表明了紫砂这一材质的可塑性与多样性,同时也是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因而弥足珍贵。
(潘奕宇 文/刘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