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然
[摘要]基于城市河道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之一,城市河道景观生态也是当代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明确河道在城市自然系统中的多方面功能,从生态功能角度出发,改善河道景观形象,提高城市环境竞争力。文章简单分析了河道断面的景观设计,从不同高程点、视觉环境、速度、时间方面分析河道景观设计研究,并以南京建邺区幸福河的景观生态为例,阐述设计中的设计难点。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
一、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设计中一般会应用多维体系理论,综合考虑河底标高和河岸的高程关系,融合周边建筑、水文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河道断面进行设计,选择和设置科学合理的驳岸。选择河道断面时,需要重视三个问题。第一,枯水位、常水位、洪水位之间的高差很大的时,景观效果应该如何保证。第二,由于水位控制线的差异,怎样才能确保景观美观要求与观览效果。第三,在枯水期或者干旱地区,应如何保障河道生态景观的适用性。
河道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常水位差值很大时,就可以设计成三阶断面,如图(一)在常水位和堤顶层上设计亲水平台。根据水利和水位特点,设计的平台高度不同,枯水期和丰水期都能亲水,有较好的娱乐效果。水浅河道设计中,充分利用浅水滩、卵石、天然大石块等,构成接近自然的景观。
二、沿岸不同高程位置的设计方法
在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不同高程点位需要使用不同设计手法进行处理;第二,水岸路在生态景观中的统一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
(一)不同高程点的设计方法
根据驳岸的形式来布置岸线。临近水位线和常水位线的部位作为水陆过渡带,可以运用湿地植物来构建护岸景观,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美化景观和平衡生态的效果。最高常水位距离近水边坡2米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水陆生物的栖息、生存。
常水位之上的坡岸部位,可以设计成缓坡,种植绿植加固护坡。运用亲水平台设置休闲社合适,突显出区域特色、文化内涵和功能特点。沿河建筑的排布方式一般由低到高,视角刚好呈V字形,确保河道周边的建筑都可以欣赏到景观。在空间布局中,应该考虑景观廊道通畅、风向等问题。由于河道的高差情况不同,在高程点设计中还可以运用跌水形式、垂直绿化形式、梯田景观形式等进行处理,在不同高程位置布置跨河桥梁、水岸广场、湿地植物、岸边建筑、堤顶道路和亲水平台等。
按照景观的互动理论分析,人和景观载体可以实现角色转换,让观赏者和景观合二为一。在互动欣赏角度上應该从驳岸边坡、滨水建筑、岸边绿地等层次进行视线透射效果的考虑,整体定位多层次之间的组合。
(二)视觉环境的分析研究
根据不同景观客体和欣赏角度的关系,要站在视觉点进行俯瞰、平视、仰视以及视线混合型研究,如图2.
视觉环境分析中,还应该考虑河道景观和观景者的距离以及所形成的感官效果和视觉成像效果。景观和观察者在反向运行中,景观的可见范围能够逐渐从细节、局部和整体由小到大的转化。各种类型视线的关系,使景色在不同视线角度中都能获得最佳效果。同时,还应将视线融入到景观动静态之间,扩展欣赏者的视觉范围和欣赏效果。
(三)速度对视觉效果的干扰
根据欣赏者的景观欣赏方式,运动速度的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高速运动中,景观呈现出动态序列布局;低速运动中,景观更加精致、细腻。在河道景观设计中,除了景观静态效果外,还应确保景观投影和影射定格在一张画面中,动态景观更加重视节奏感和韵律感。此外,设计者也应该重视色彩的搭配使用,注重大尺度形体,强化动态视觉效果。
(四)景观的四季变换效果
河道景观要呈现出多维性,在时间角度上应该重视植物的季节性。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组合表现出不同特色的景致,因此在植物搭配设计时候应探讨植物不同季节以及生长期的变化,构建起观赏性较强的植物造景系统和群落。在河道滨水景观中,应该多使用本土树种,综合灌乔木、湿地景观、草坪等构成复层式群落景观,满足时间和视角变化等对不同景观的要求。河道中每条分支河流均应营造生物水体群落,结合周边景观,相互融合以实现观赏性景观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三、案例运用分析
南京建邺区幸福河河道的景观生态工程处在建邺区西北区域.河道长度2140m,面积是41693平方米,横穿了整个建邺建老城区,并担负着周边社区的排水、汇水任务。本工程的建设目标是要将幸福河河道打造成为建邺区域的人文生态廊道。本工程的绿色生态景观选择乔木,草和乔木搭配的模式,建立生态效果好、后期维护费用低的绿地景观,保留河道现有乔木,增加场地的树木品种的标识性和密度,增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以促进生态群落的恢复。在河道驳岸腹地地段,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增强湿地的生态功能,有利于鱼类和鸟类的繁殖,同时提升了水岸线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不同层次的空间环境。
根据幸福河的河道现状,设计出河道曲线,最大化水岸线,以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还需要设计生态驳岸,在部分区域打造出浅水区,恢复生态群落。常水位的高程设计为5.1m,最低水位确定为4.2m。将水渠化得到改造成为自由摆动的曲线,在局部区域扩大水面,增加河道蓄水量。此外,可以将驳岸改造成为生态石笼墙,构成河道生态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