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区域间各城市的经济联系不断强化,区域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由于各城市的区位条件、人口规模、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差异,实际上区域间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会产生区域性中心城市,它会对外围城市经济发展产生辐射带动作用。郑州作为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中心城市凭借自身较强的经济实力,总体来说对周边城市产生了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但仍表现出经济辐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辐射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点。文章主要结合河南省省会核心城市郑州的经济辐射特点,对其经济辐射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进而试提出一些提升郑州市辐射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郑州;心城市;经济辐射;对策
一、郑州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条件
郑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建设成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这些条件也是其作为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辐射带动的优势。第一,区位优势。从省内来看,郑州位于河南省内中部稍偏北的位置,与省内其它城市空间距离相对较近,辐射带动作用强,从全国来看,郑州地处全国中部地区中部经济地带,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第二,政策支持。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拥有较多的政策支持,郑东新区的建设提高了郑州的经济水平和影响力,中部崛起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发展建设为郑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第三,雄厚的经济实力。近年来郑州经济社会得到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与质量快速提升,城市的总体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第四,便利的交通条件。郑州拥有完善发达的交通网络,铁路、航空、公路、通讯等门类最全、功能最大是郑州无以伦比的优势。这使得郑州能够依托便利的交通对外发展经济贸易联系。
二、郑州对外辐射特点分析
(一)对外总体辐射效应仍然较弱。尽管近年来郑州抢抓机遇,大谋发展,经济实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对外影响力得到一定提高。但仍需清楚认识到,郑州目前仍只是省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其它国家性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相比对外经济辐射能力仍然较弱。且郑州对外辐射呈现南北方向上偏弱,东西方向上稍强的格局,这表明郑州在东西方向上与省会城市合肥和太原相比辐射竞争力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在南北方向上由于北京和武汉经济实力强、竞争力较大而处于收缩的局面,未来要集中力量建设大郑州,集中全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性中心城市,增强对外辐射带动作用。
(二)对外辐射地域性明显。根据郑州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可以以郑州为中心把郑州市对外辐射分为三个同心圆圈层,第一圈层是和郑州市距离较近,且城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好的城市,包括许昌、新乡、焦作、洛阳、开封;第二圈层是距离郑州市相对较远而且城市的经济基础不是很差的城市,包括安阳、潔河、平顶山;第三圈层是在所有外围城市中距离郑州市最远而且城市的经济基础都相对薄弱的城市,包括济源、商丘、鹤壁、周口、驻马店、潢阳、南阳、信阳、三门峡。可以看出郑州对外辐射的地域性明显,经济联系强度的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对外辐射强度也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递减。
三、提高郑州经济辐射能力的举措
(一)继续对外开放,加强区际、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大“走出去”力度,注重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建立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窗口,利用现有的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加强国际经贸、物流联系,扩大郑州的国际影响力;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打破由于行政分割而造成的经济联系阻塞情况,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局面。
(二)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郑州要站在新高度规划调整现有的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高效匹配。第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新调整产业布局。郑州的城市布局应以“一中”(一个中心市区)、“四城”(建设商贸城,科技城,大学城和文化城)、“三轴”、(东西发展轴线、南北发展轴线和西南发展轴线)“多星”(建设巩义、登封及新密等卫星城市)为重要特征的网络型布局模式为宜,这样方便对外扩大经贸交流联系,提升辐射能力。第二、调整行政区划。未来的郑州不仅仅要满足于省内区域性中心城市,更要建设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对现有不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
(三)构建、完善城市间流通系统,降低经济要素的流通成本。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集聚和扩散上,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较低的流通成本才能更有效地运作。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建设完善现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综合交通网络,利用交通纽带作用更好连接、沟通各城市间经济贸易联系,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的高效快速流通,从而降低经济要素在区域内的流通成本,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影响和服务能力,从而依托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从整体上将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
四、结语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经历经济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两个过程。郑州目前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作为省会区域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不应该满足于现状,在未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应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实现产业互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畅通沟通渠道,扩大郑州的经济辐射能力,將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城市。
参考文献
[1] 冯德显,贾晶,乔旭宁.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 2006(06).
[2] 吴秋红.郑州对外围城市的辐射效应研究[J].2013(05).
[3] 孙秀英.关于郑州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思考[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
作者简介:祝孔超(1992.10- ),男,河南固始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3级本科生,地理科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