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敏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以中国古典舞的整合机制作为出发点,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国古典舞在价值取向方面的表达方式和呈现出来的精神实质已经与传统社会有了很大的区别和差异,甚至出现一种间断性的脱节。所以,如果我们采用整合机制这样的视角来对我国古代舞蹈与现代舞蹈之间的关系和价值取向进行定论分析,从两者之间较为全面性的目标出发,它们的价值取向还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共通性的,并且随着中国古典舞在现代化文化艺术的推进发展下,以现代人的视角形成了更加新颖的价值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整合机制 价值取向
随时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国人对中国卉典舞的思考与探究实践始终处于多种艺术思想的流派,但从实体层面上来探究中国古典舞,其主要是在实践这种文化艺术舞蹈的过程中如何运作的问题。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外交流的机会更多,中国古典舞的价值取向也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求对我国传统乐舞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个过程推进了中国古典舞在世界舞蹈艺术之林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并逐渐让中国古典舞深入人心,让人们开始从观念上对舞蹈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和认识,并有了重新审视和定位。
1.对曲舞蹈的选择性与“运动舰律”的价值定位
在中国古典舞的组成部分中,戏曲舞蹈是最为完整和终结的表现部分,也正是中国古典舞这种形态的划分,才让中国古典舞具有我国突出舞蹈形式的独有特色。我国古代的舞蹈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戏曲舞蹈的部分是作为当时我国古典舞最后的类型在过去历朝中的最后舞蹈形式的构建,这也凸显了我国历史发展不同朝代对舞蹈艺术类型的整合与发展。在古代有关文书记载了乐舞类型的内容,其中对中国古典舞的叙述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上的卉典舞主要包揽了是汉代和唐代时期的舞蹈类型,而狭义上则主要是说不同历史朝代中的古典舞对表演中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推进,也无形之中对戏曲舞蹈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认识,使其在继承和发扬历史舞蹈的同时,针对每个朝代的发展特点来做好符合其相应的舞蹈创新与变革。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舞蹈在我国的舞蹈发展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并从审美和舞蹈动作技术上不断地进行了更新与完善,这就说明了我国古典舞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并在历史潮流中不断地进行推陈出新,更好的适应历史发展规律,逐渐形成中国古典舞艺术中的重要舞蹈形式。因此,中国古典舞在戏曲舞蹈中的选择过程,并没有保持舞蹈形态的一成不变,而是辩证式地进行继承与发扬其博大精深,从而开拓发展武术、书法以及剑器等来更好地将舞蹈艺术中的审美贯通于一体,做到刚柔并济、神韵相投的文化艺术效果。
2.中国古典舞的整合模式
2.1拼接形象
中国古典舞的构成,通过整合来把戏曲历史形象通过肢体动作、舞姿、神韵、节奏等来进行集中表现,这也即是说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艺术,集中了历史多样化的形象,根据这些历史形象或者历史姿态的原本状态来与舞蹈之间建立关系,并通过动态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历史形象本身是静态,而在戏曲舞蹈的动态化演变融合下,不断被提炼,并最终以舞蹈元素的各种肢体动作等来集中表达出来,达到戏曲效果的神韵和情感精髓,从而实现历史形象与舞蹈表演之间的整体统一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历史形象本身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对于戏曲中的舞蹈,其都是有既定的形象存在。所以中国古典舞在根本上来说并没有以直接的方式来对戏曲舞蹈进行继承与发扬,而是借助大量的历史形象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也说明戏曲舞蹈要逐渐从一个戏剧化的层面上升到纯粹的舞蹈性的传达,同时将历史形象的演变隐匿起来,变成抽象的用以比拟的内容存在。这也是戏曲舞蹈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神韵所需要具备的转化和演变过程。
2.2元素之间的互补性
中国古典舞在价值取向方面所采取的方式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中国古典舞是如何与其他事物之间形成密切联系,并表达出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规律”的问题,这种联系也是存在于无形的运动规律之中的,并且从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中国古典舞的根基借助运动规律和历史形象的作用,通过芭蕾舞的形态规范进行了主观性的演变改造。这种中国古典舞的整合方式更像是一种随着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的一个过程。因为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增添融合了外来艺术的精髓,然后让中国古典舞在戏曲与芭蕾之间形成一种整合机制,也即是两种不同元素在这种古典舞之中的相互弥补。并对部分姿态进行“运动规律”的继承与发展。也就是在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对戏曲舞蹈的发展所吸收和汲取的部分与运动规律之间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两个重要元素,这也就称之为中国古典舞本身的传统元素。这种元素的存在,正好与芭蕾舞之间的元素形成了互补,因为芭蕾舞的形态规范与组成结构提炼和提升了中国古典舞的“元素”,然而被提炼和升华的“元素”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言,所以潜移默化的就需要通过一种具有规范性和规律性的系统舞蹈艺术来整合,以此形成中国古典舞之间的元素互补,并使得中国古典舞达到了整合的目的。
3.古代与现代在乐舞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性
古代乐舞在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一种协调统一的特点,而且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艺术发展中,都表现出了整合机制和价值取向。我国的古典舞的发展是在芭蕾舞、戏曲舞蹈以及历史形象的共同作用下才在乐舞的领域中得至Ⅱ演变与拓展。这样一来,即可看出中国古典舞从整体价值的角度而言,是与我国古代乐舞的发展目标有着一致性。但相反地,中国古典舞在现代化的整合机制下,所凸显出来的价值取向更加注重对具体的舞蹈形式的表达和表演,这种舞蹈形式是一种纯粹的舞蹈,与古代的乐舞价值取向有着一定的出入,现代的中国古典舞更加重视舞蹈的独特性,追求的是“和”,但这种“和”与我国古代的乐舞中的“和”是有着一定区别的,这是因为古代乐毵的存在与发展,不局限于一种,而是汲取和吸收了外族和其他国家的乐舞文化,这种结合化的现象形成了古代乐舞的一种特点。但是在这些古乐舞艺术发展中,对于其他国家或者民族的乐舞更加具有整合的机制,通过明确的划分来区分对待。这种价值取向也是与当今中国古典舞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在,因而在“和”方面的体现也表现出了行为方式的不同。所以古代与现代之间在舞蹈艺术中的价值取向有着根本上的差异。
4.古典舞抽象化的思维与动作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分析
人类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的层面可分为多种类别,其中如果从文化背景的层面而言,人类文明文化包括典籍文化与人体文化两大部分,在过去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各种文明遗存。而在这些历史的遗存中,关于乐舞中的文化艺术是最不能进行统计和归纳的,因为这些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神韵、表情以及服饰等多方面来综合传达和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有关中国古典舞的价值取向的分析中,只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对文化系统的作用影响,从而延伸出思维方式上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假象或者是人的感觉,通过这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形成了各种丰富的文字、艺术以及历史,这也是古代中国人更加喜欢通过形象、具体化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事物特征的原因,也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让人们对艺术的表达不依赖于逻辑思维,而是凭感觉和想象来实现对艺术的追求,不断从思维偏向中找到直觉性的思维,形成思维与肢体动作之间的相互呼应。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新发展,中国古典舞也在不断的演变中,并从最初的价值取向逐渐有了偏离,但这种发展过程依然处于一种百家争鸣的境遇,而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在发展中必须继承和发扬其融合了古代乐舞的精髓和内核,同时也要扬长避短,不断与时俱进,用现代的眼光、视角以及思想方式来对中国古典舞进行重新解读,并深入对中国古典舞的观察、思考,让中国古典舞这种艺术流派在不断的演变过程能够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并融合贯通与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之源。
(责任编辑 霍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