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2016-05-30 10:48殷子晴
音乐生活 2016年8期
关键词:演唱者民歌田野

殷子晴

内容提要

艺术实践,没有过多字眼来界定它,但对于每一个经历过专业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来说都很熟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实践可分为舞台实践和田野实践,舞台实践是作为—名声乐演唱者所必须经历的,而田野实践看似与演唱没有什么关联,但它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于学院派的民族声乐演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着重对田野实践进行相关阐述,以说明艺术实践对民族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关键词

艺术实践 民族声乐演唱 重要性

艺术实践,对其定义每一个经历过专业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实践者来说,若每次实践只是走走形式草草了事,只达到了字面中的实践过程,这还是真正了解其中的重要性而进行的艺术实践吗?尤其对民族声乐演唱者来说,如果对艺术实践的了解和认知仅仅是停留在字面的表层,那么,每次的实践过程也就只能获得了最基本的意义和效果。

结合教学笔者认为,艺术实践是为更好地完成演唱而设置的一项教学活动。早期的老一辈艺术家们没有接受过我们现在这样如此先进、科学、系统的演唱训练,他们有的是为了维持生计而进行学唱,有的是自身具有一定天赋而随心所唱,有的是兴趣爱好拜师学艺而唱。直到后来国门打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专业音乐院校出现,民族声乐演唱才逐渐具有了正规学院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对比出老艺人与学院派的差异所在。原来的老艺人们,舞台就是他们的教室,师傅每天的叮嘱就是他们的日常教学,一场一场的演出跟下来,看着师傅们精彩的表演并从中偷艺的时刻就是对专业进行自学研究的过程。可谓是记住多少算多少,学到算多少,偷到多少算多少,全凭自己对这门艺术的自我感知、把握与领悟才学得一项吃饭的本事。总结一句话就是,舞台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舞台,实践就是老艺人的一切艺术来源。而学院派则不同,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新生力量,从开始学习专业起,老师就以系统性、条理性和总结性的语言直接进行专业常识和技巧的传授,理论上缺乏的部分可以通过参看相关文字资料进行弥补。在互联网和现代传媒文化的迅速发展下,又可足不出户地通过互联网上的音响视频资料来作为参考的对象。这样看起来省时省力有效率,可是殊不知,这只是艺术实践中的一种,可称为是案头采风实践,不能作为艺术实践的全部,而且这些文字或是音像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有多少?完全都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是亲身去进行艺术实践。我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这些资料的准确性,更无法真正把握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内涵。

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声乐演唱,是指依托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唱技法,结合西方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而所演唱的作品,大多是以传统音乐元素为主要素材,运用西方作曲技法进行创作而生成的作品。从民族声乐的演唱和创作来看,艺术实践就不再只是一层浅显的实践那么简单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传统民歌与民族声乐的相互关联上。

艺术实践对于其他表演形式来说或许真正的舞台表演就是其艺术实践的主体部分了,但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来说,在舞台上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或接受考核与点评,只是艺术实践中的一部分内容,或是说一部分作用和意义。舞台上的艺术实践可以为演唱者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积累舞台经验,从而使自己的舞台表演不断地得到成长,走向成熟。但从传统民歌与民族声乐作品的关系来看,舞台下的艺术实践对民旅声乐的演唱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舞台下的艺术实践,我们经常会听到另一个词汇,那就是采风。所谓采风,就是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民俗、语言、音乐等方面进行搜集和整理,对这一地区或民族的文化具有一定综合性的了解和把握。采风这一活动早在先秦以前就出现了。风是指国风,通过采集各地民歌而从中获得各国的社会事实现状,具有一定的政治用途和目的。而对于民族声乐演唱者来说,主要是针对民歌这一音乐体裁形式和它所带来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以便使用。我国传统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依照生活生产中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遵循依字行腔的原则而进行创作的。又因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形成了区域性语言特点。不同地区所孕育的不同语言,使得民歌的旋律、节奏以及演唱技巧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前文我们说过,民族声乐演唱是以中国传统民歌的演唱技巧为依托,融入其他艺术形式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新式唱法。受民歌地域性的影响,民族声乐演唱也要随着作品中所吸收到的民歌音乐元素而进行调整和改动,这样才能使整首作品体现出其中蕴涵的原汁原味的生态美,或是在特定的音乐元素上完成更为贴切的表达。如此一来与舞台实践比较,把这样的采风称之为“田野实践”或许更为明了贴切。

这样的田野实践,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可以使演唱者对我国各个地区或民族的语言有所了解,掌握其语言特点和演唱风格特点,通过这样日常的积累,为自身营造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以更好地在演唱中将民族声乐作品演绎与诠释得够游刃有余、恰到好处。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专门为某一首民族声乐作品而进行针对性的田野实践.从创作背景到调式旋律再到演唱技巧,由内到外对作品中所蕴藏的信息逐一展开,最终将整首作品拿捏到位,得以完美呈现。通过田野实践,我们可以获取到各地传统民歌在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多种形式,对某一首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处理来说则能够更为准确。而对长期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人来说,这样的田野实践就是一种自我专业素养的不断积累与提升的过程。除此之外,在进行针对性田野实践的过程中,实践者可以放开自己的视野,对当地相关的戏曲或说唱艺术加以适当的关注与了解。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民歌虽为所有艺术形式的基础,但在其它艺术形式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与展现。不同的艺术种类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包容的,了解和掌握得越多,信息量越多,对作品进行处理时的想法就会越多。这样,在演唱时既能展现作品中原来所要表达的韵味和意境,又能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使作品获得更好效果的艺术处理。随着田野实践的成果在演唱中不断使用,逐渐将其与自身融为一体,在未来的演唱生涯中会无意识地运用到不同作品的演唱当中,使自身演唱在艺术处理上或是演唱技巧上能够相互借鉴,从而有利于个人演唱风格的培养与形成。

在艺术实践中,田野实践作为整体艺术实践中的基础部分,为民族声乐演唱寻觅到了作品的创作源头,使演唱者巧妙灵活地运用演唱方式方法,更能深入地了解把握作品内涵,从而使自身的演唱水准得到一定的提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再将这样的提升成果在舞台演出中得以实践,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实践活动。通过田野实践过程,获得民歌中的有效信息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最终回归到舞台实践中,在实践中再次发现自身的不足,再去通过舞台实践与田野实践这样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活动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这样便形成一个良性循序渐进的盘旋上升式生态链,而演唱者既是生态链中的推动者,也是这条生态链的终身受益者。

综上所述,对于民族声乐演唱者来说,艺术实践可分为舞台实践和田野实践。舞台实践以综合展示教学成果和积累舞台经验为主要的实践目的,而田野实践则是以搜集和整理传统民歌作品以及不同民歌中所蕴含和需要把握的语言信息、民俗文化信息、音乐自身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以及演唱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为主要实践内容。舞台实践是田野实践的艺术升华,田野实践是舞台实践的基础,更是这个艺术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来说,缺少任何一个实践部分都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实践。所以说,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演唱者,要明确认清艺术实践的真正作用,明确艺术实践的实践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下做不同的时间活动,以达到正确的实践目的和意义。因此,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教师,要在自身明确艺术实践对民族声乐演唱重要性的同时,及时有效地将正确的演唱实践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渗透给学生,以身作则,使学生能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中更为深刻地了解和懂得艺术实践对民族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演唱者民歌田野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希望的田野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在希望的田野上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