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福奎
“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市、县层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要准确把握教育质量的含义,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和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包括教育水平高低的质量和培养对象的质量两个部分,即宏觀层面和微观层面两方面。从宏观层面看,教育质量即“教育水平高低的程度”,指教育要素、结构、体系的质量和它们之间的协调性,也可称之为“教育体系质量”。教育各要素完善、结构协调、体系健全并且相互之间协调一致,也就表现出较高的教育质量。从微观层面看,教育质量即“教育效果优劣的程度”,指培养对象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也可称之为“教育对象质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提高“教育对象质量”,就必须提高“教育体系质量”。“教育体系质量”要不断适应“教育对象质量”的要求。
所以,高质量的教育,既包括“教育体系”的高质量,也包括“教育对象”的质量。判断一个地区教育质量,包括完备的教育体系、优质的教育要素、科学的教育治理、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全面的培养成效。
高质量的教育要多管齐下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健全区域“教育体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学前教育方面,要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提高公办园比例。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增加优质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教学等方面的差距,率先实现县域均衡。高中阶段教育要普及,提高普通高中标准化水平,促进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同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2.提高“质量要素”标准
建设“好学校”。学校建设中要适应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化趋势,建立完善科学的学校布局规划,实施好农村地区“全面改薄”,按照“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原则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配备“好老师”。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保证教师数量、结构满足要求。同时要深化教师业务能力测试,推进校本研修,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确保教师德才兼备。
培养“好校长”。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引导校长向专业化发展。同时,严格管理校长,制订从严管理校长办法,市级对高中校长进行履职考核,对部分县市初中校长进行随机抽样履职考核,指导县级对义务段校长和幼儿园进行考核。
打造“好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素养。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来说是“吃什么、补什么”。首先开齐开全课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教学计划。二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把课程开发水平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中小学校“课程超市”。三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实施中小学“选课走班”教学,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设立自主学习课程。
3.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落实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法定投入,具有法定性、强制性。落实教育投入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一是要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使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二是加大校舍建设投入,大力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校设施设备水平。三是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多方面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增加教学设施,改善师生工作环境。
强化教育督导。每年一次,主要从“正确引领教育发展方向、营造重教氛围、落实教育投入、配备教师队伍”四个方面,对县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导考核、优先发展教育进行督导问责。省、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同级相关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导考核。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城区学校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专项督导。落实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实施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切实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督导。
实施科学管理。一是坚持依法治教办学。教育和相关部门都要坚持依法行政,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学校要依法办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二是构建治理体系。加快完善现代治理结构,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市域、县域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三是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强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
4.全面培育合格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一是切实强化德育。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德育研究中心,构建主题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完善的德育实施体系,编印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德育教材,使德育课程化、体系化、序列化、可操作。二是强化体育、美育。在中小学推行建立体育艺术中心,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两技两艺”或“两技一艺”活动,实行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年报制,完善美育实施途径、保障机制。三是强化社会实践。健全学生课外实践指导机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立学生课外综合实践基地,完善志愿者服务、暑期社会实践、中外学生夏令营等学生课外实践载体,坚持高中阶段每年进行一次军训。四是培养创新精神。加强信息和科技教育,建立学生课外实践指导中心,组织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中学生航模展、科技小发明比赛、动漫设计等活动。
促进教育公平。一是统计各类贫困学生信息,对每一名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实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二是落实从学前到大学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精准资助,实现从学前一年到高中阶段13年免费教育,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三是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段,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政策,确保教育公平。高中阶段,实施中考改革,严格限定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提高优质学校在薄弱初中定向招生比例。四是加强留守儿童、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相关工作,确保特殊群体受教育。
加强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是实行教育局长、校长听课制度,严格落实教研人员听课、评课、任课制度,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三是实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示范课引领计划”,录制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每个学期、每一课的示范课录像,在网站、电视、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公开,方便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学习。四是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社会各个层面都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各级党政、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都要很好履行相应的教育职责,凝聚改革力量,采取得力措施,持之以恒,一定会推进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