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文化与绘画艺术

2016-05-30 14:56沈芳羽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海岛

沈芳羽

【摘要】:东海之滨的舟山,是中国第一大群岛,世界著名渔场。舟山渔民画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贴近生活、大胆夸张、色彩斑斓,具有海岛独特的审美趣味。本文对植根于海岛文化中的舟山渔民画进行了研究,解析海岛文化与渔民画之间的互渗关系。

【关键词】:海岛;渔民画;形式特征

一、渔民画发展历程

一幅幅奇趣构思的渔民画是由一群常年生活在大海怀抱的纯朴渔民画家,以大海为寄托用天真纯朴和无限的想象,把美好的愿望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在斑斓的画面上。舟山的渔民画来自民间,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一些本土渔民和闲置在家的渔家妇女与姑娘随性执笔绘画,以渔家独特的记录生活和感受的方式进行直白的创作。198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舟山渔民画展览,舟山的渔民画以它夸张的造型、随意和制作上的精致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它是一种反映海洋文化、海岛风情的优美画卷,其影响逐步扩大。到目前为止,舟山群岛定海、普陀、岱山、嵊泗4个县(区)仍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这个殊荣。

二、渔民画形式特征

渔民画家从小生活在海岛,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和劳动,以及这片宽阔的海域。海底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时而宁静时而波涛汹涌的海面、繁星点点的渔网、暗藏玄机的海浪,海洋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画家从客观事物的形象出发,进行大胆的创意联想,用画笔流露出自己对大海的依赖、眷恋,在画布上展现出海洋多姿多彩的一面,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海腥味”,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纵观舟山渔民画创作历程,渔家生活习俗、民间传说与谚语是渔民画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与材料。渔民画就其形式而言,具有线条化、单色平涂、剪影式造型、空间弱化等特征。

1.线条化的创作特征

渔民画家长期生活在海边,对海浪、海风以及海上经验有着他自己对事物最本真的认识,对于线条的绘制他有着信手拈来的本领,出自于本能,是渔民豪放气质的本原冲动与抽象的结果。线条的魅力在于简洁质朴、豪爽率真,最能代表渔民气质。80 年代初期,渔民画以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为主角,夸张的造型、真情流露的笔触、豪放的线条,来传达海岛渔民的生活习俗,流露出一种本然的创作手法。

渔民画家凭直观感受、真挚的情感,豪爽地运用线条进行创作。他们用线条来表达他们内心对渔民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一种开阔的大海情怀。线条能够灵活便捷的把事物美好的瞬间跃然纸上,记录下那一刻的悲欢喜乐。渔民画《弄潮》这幅作品,在白色的底子上面勾勒着密集的红色与绿色交错的线条,运用丰富的曲线线条组织描绘出被海浪侵蚀过的泥涂沟壑,这些线条虽缺乏专业画家绘画线条的形式美感,但使画面起到统一的效果、体现古朴的味道。画面中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鱼和船只的形象,与周边复杂的线条所绘制的泥涂,形成主次、疏密的画面结构关系。它表现了一个像海洋一样神秘的世界,笼罩着神话故事的色彩。线条所要表达的意境恰恰是渔民画家丰富想象力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想象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感性物态的升华,是人内在情感的抒发。

2.单色平涂的创作特征

壁画、彩陶、祭祀器具等器皿的用色,都是单纯简朴的单色。单色是人类最初运用的颜色。单色的纯度高,它的运用会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影响人的情感。在众多的渔民画作品中,色彩往往表现为单色平涂,这种方法使画面色彩趋向简朴与平面,渗透着浓烈的情感表达。

正是因为这种创作特征,渔民画家作画时没有那么多拘束,色彩选择自由搭配,在画面上用色彩表达出他们所看到的事物,这种艺术语言更能传达出渔民画的韵味。《捕鱼》画面中所展现的是大量的鱼群与人类所设下的渔网之间的较量。通过对深浅不一的蓝色渔网及红色血染大海的单色平涂描绘,达到画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带有自己的情感思想。渔民画家运用单色平涂强化物象的视觉感受,虽形象缺乏立体感,但构成的画面效果是震撼的。

3.剪影式的创作特征

由于渔民画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院式造型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创作的渔民画带有平面剪影式的造型特征,蕴涵着平静与稳定。渔民画中这种剪影式的形象造型,虽然稚拙不符合艺术常规,但是显露出一种质朴和纯真。《三尺船里是娘房三尺船外见阎王》画面的空间透视关系和色彩关系不尽合理,但是自由自在,与“二维空间观”、“随意性造型”等手法不谋而合。《捕鱼》画面的中心区域是一群鱼呈现圆形的弧度飞跃,中间的渔船上正有一位渔夫在捕鱼。画面中的鱼群、类似海浪的波纹透出剪影式的效果。其漁网不同的蓝色调的运用与大量鱼群的视觉冲击力,呈现出渔民大海式的情怀。

4.空间弱化的创作特征

渔民画的创作主体群是一些没有经过美术院校训练的渔家姑娘与小伙子。他们的绘画手法不受学院既定规范的约束,在这幅幅近似儿童或原始的画作里,运用单色平涂与剪影式的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画面空间的弱化,处于二维与三维之间。

渔民画中的空间建立,主要是运用物象的重叠、夸张变形来完成,在平面中加进了运动的成分,体现从静止到运动。物象相互重叠表现画面空间感就像购物排队一样,引导着眼睛从最前面看到最后面。《奋战》这件作品,没有任何空间的三维感可言,占视觉中心的一艘渔船上立着好多正在打渔的渔民伯伯,可围绕渔船四周的洋面上无数鱼的形象相互重叠与交错,形象大胆夸张,呈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空间感,成为一个整体的式样。这类绘画作品保持着大海自由随意和纯情流露,虽显得粗拙幼稚,然而天真可爱,童心未泯,诗意盎然。这是渔民画家们用真、善、美的心灵表露的人格品质,是普通渔民们劳动生产的切身体会和感悟的一种美的表现。(图1)

参考文献:

[1]杨悦浦.线,生命的符号[J].造型艺术研究,1992(10).

[2]陈振濂.中国画形式美探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

[3]冯晓晨 . 舟山渔民画保护问题和对策研究[D].

[4]金倩 . 论场域关系影响下的舟山渔民画[J].

猜你喜欢
海岛
海岛游艇
海岛寻宝记
海岛悖论
海岛之夏 2
海岛之夏 1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海岛之夏 3
海岛季候人
在海岛度假
海岛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