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宁
【摘要】:编汇木刻画册,为的是木刻青年可以开阔视野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举办木刻展览,为木刻青年提供交流的平台,推动新兴木刻运动向前发展;团结木刻青年,参与木刻社团,培养木刻人才......鲁迅对中国新兴木刻尽力扶持,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使得新兴木刻成为符合革命需要的有力武器,对凝聚民族力量,团结广大民众,激发人民斗志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鲁迅;中国新兴木刻运动;贡献
一个文化巨人和一个美术门类曾在80年前结缘,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策源地杭州,正有多场重量级的版画展在向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献礼。鲁迅,作为万人熟悉的公共面容,他既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景观,又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历史肖像。解读这张面容,是为了寻找撼动人心的人格力量。鲁迅这个20世纪中国新旧文化转型时期出现的文化巨人,对身处21世纪的我們而言,依然有着深刻意义。
鲁迅的面容带着更多的精神的建构和象征。它曾代表中国新文学的灵魂,在中国世纪文化发展的多个阶段中都蕴着他的气息,浸透其精神本色的影响。
历史上鲁迅的面容总带着刀的意涵,直透人心。鲁迅的批判,那如刀一般尖锐的剖析和挞斥是其文学与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直至今日都弥为珍贵的精神力量。
鲁迅的精神,在中国现代艺术中渲染游荡,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革命的深刻而粘稠的基因。鲁迅的精神面容总是闪现在80年来的中国艺术创造者的集体表情之中。
一.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结缘
鲁迅先生与美术结缘由来已久,对美术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而且这一喜好伴随了他的一生。童年时期即对配有插图的《山海经》产生兴趣,在日本留学时,课余时间多用于欣赏绘画、木刻等艺术作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进一步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在北京教育部任职期间,他已经开始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未来谋划。1908年,鲁迅提出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方向,具体指出:“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像或一个影像,其实是他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喜欢玩赏,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家,是能引路的先觉,不是‘公民团的首领。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品,是表现中国民族知能最高点的标本,不是书平线下的思想的平均数。”[1]
此后,鲁迅成为新兴木刻运动的导师,在他的扶持和帮助下,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开创了新的局面,中国新兴木刻版画具备了现实意义——较强的社会功用与政治意图。特别是在日寇侵华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对整体的版画创作而言,因为担负了民族救亡的责任,个人的艺术语言便与家国命运相联系,版画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现实。在充满艰辛与苦难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强烈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对凝聚民族的力量,团结广大民众,激发人民斗志起到重要作用。鲁迅指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2]这并不是两句随口而出的话,而是经过一番对中外美术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的认真考察,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得出的结论性判断。鲁迅对中国新兴木刻的重视与他本身的革命性动机以及木刻的功用性有关,他为推动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倾注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
二.鲁迅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做的具体工作
鲁迅认为借鉴传统的艺术经验有助于中国新兴木刻成长。因此,鲁迅大量搜集和整理汉唐的金石拓片。先生推崇汉唐画像石刻是因为汉唐画像石刻表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深刻地反应了汉唐的实际生活,可供后人了解当时的历史风采。在继承传统艺术经验的同时,鲁迅也认为进行外国艺术品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对于新兴木刻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做了许多具体工作:购买大量外国名画集,翻译介绍日本和西方的艺术理论和近代美术名著;编辑出版国外画集,给青年木刻艺徒提供学习和借鉴的范本。鲁迅一生中,编辑并已刊行许多外国画集,共有十一册,即《近代木刻选集》(一)(二)、《新俄画集》、《比亚兹莱画选》、《蕗谷虹儿画选》、《士敏土之图》、《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集》、《一个人的受难》、《引玉集》、《死魂灵百图》、《苏联版画集》等。在介绍外国木刻的过程中,将德国革命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是新兴木刻运动史上的重要一页。鲁迅先生之所以把珂勒惠支艺术介绍到中国,主要因为她的作品描绘了德国工农劳苦大众的苦难和反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认同感,这是被压迫者的艺术。鲁迅先生编辑印行了她的版画集,因为吸收外国木刻艺术中为我所用的有益营养,对于中国现代木刻的发展是有利的。
为了青年木刻者的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鲁迅邀请在上海度假的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讲授木刻术。内山嘉吉是日本一所小学的美术老师,曾经为学生指导过版画。鲁迅对他说,不需要高级的技术指导,只讲一些小学生都能了解的初步知识就可以了。内山嘉吉答应了。1931年8月17日,木刻讲习会正式开讲,讲授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到11时,会址是北四川路底长春路的日语学校的一间教室,这是由鲁迅先生出面向该校主办人郑伯奇先生借用的。[3]“一八艺社”负责组织工作,选定参会人员共十三人,鲁迅先生亲自参与讲习会,每天带着珂勒惠支和其他画家的版画集,一边让大家看,一边翻译并配合内山嘉吉的讲解。鲁迅的热情非常高涨,学生们颇有收获。木刻讲习会对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表现在:学习木刻的青年日渐增多,木刻社团不断增多,新兴木刻运动蓬勃发展。
鲁迅经常去一些木刻团体进行谈话、讲演、参观、捐款,为他们的画集写序,与新兴木刻社团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鲁迅先生和新兴木刻人士的不断努力下,各地木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继“一八艺社”之后,先后出现“现代木刻会”“MK木刻研究会”“春地画会”“上海木刻研究会”“野风画会”“野穗木刻社”“无名木刻社”等团体,木刻运动由最初的少数前驱者的奋斗逐渐成为一支旌旗蔽空的大军。1934年4月,上海“无名木刻社”出版社员作品《无名木刻集》,中国新兴木刻,“仗着作者历来的努力和作品的日见其优良,现在不但已得中国读者的同情,并且也渐渐的到了跨出世界上去的第一步”[4]。鲁迅历时数月,自费编印《木刻历程》,用书信征集木刻原版,共收集青年木刻作品24幅,从拓印,编选,作序,设计封面到写告白亲力亲为,以“铁木艺社”名义印行。鲁迅认为这是中国现代木刻的一块“路程碑”,希望“作者都不断的奋发”,“一程一程的向前走”[5]。
鲁迅不断组织举行或积极参加木刻展览会,为木刻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他们技艺的提高。鲁迅先生在上海租借场地,使用障眼法,将收集的大量外国木刻原拓进行展出。外国原拓木刻展览会共举办三次,每次展期两天:1930年10月举办“世界版画展览”;1933年10月举办“德俄版画展览”;1933年12月举办“俄法书籍插图展览”。鲁迅先生强调,中国的新兴木刻要想扩大影响,就必须要走向世界。1934年,在宋庆龄女士以及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和绮达.台丽德的协助下,鲁迅在法国巴黎皮尔.沃尔斯画廊举办了展出五十五幅现代创作木刻的展览。这次展览非常成功,不但获得国际进步美术界的好评,而且起到了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作用。
此外,从1935年元旦开始,青年木刻工作者唐诃以“平津木刻研究会”的名义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等地巡回举办“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展览会结束后选出四十多幅作品编成《全国木刻展览会专辑》。鲁迅为此书作“序”,有书样放在金肇野处,金被捕入狱后,作品失散,该书未正式出版,只留下了鲁迅所写的序文。1936年10月8日,鲁迅先生带病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第二回流动展览会”,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与青年木刻家们相聚,并作了范围广泛的谈话。这是鲁迅先生与中国木刻青年最后一次见面,十天后,先生与世长辞。
三.鲁迅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贡献
鲁迅关注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关心青年木刻工作者,关心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进步,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对于青年木刻工作者的事情,鲁迅几乎是有求必应,出钱,贴时间,一封一封地回信,写序言、小引,看他们的展览,替他们宣传,买他们的画,办木刻讲习会,举办版画展览......许广平女士在《鲁迅与中国木刻》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木刻界是一手扶植,爱护备至的。他那些给木刻研究者的一批批通信,似严师,象慈父;真是闻如其声,如见其人。所以许多散处各方的青年,无间远迩,都来请教,他不啻在家里开了一个义务的木刻函授学校,而且是不定期限的,又不时把木刻创作给介绍到刊物上,还极力设法把它介绍到苏联等国展览,更替他们编定《木刻纪程》,自己亲手印出样本拿去付印,以至成书,都不辞劳瘁地用心去干。这精神给一般人印象之深,直至他死了,哭得最伤怮的,木刻界诸君子真是有动于中,情不自禁的。”[6]这一切都说明鲁迅先生是青年木刻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和思想、物质、技术上的支持者。
新兴木刻运动之后,中国木刻版画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单纯的艺术作品转变为符合革命需要的有力武器,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鲁迅.随感录四十三.《鲁迅全集》(第1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330页
[2]鲁迅.<新俄画选>小引.《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345页
[3]江丰.《鲁迅先生与“一八艺社”》.《回忆鲁迅的美术活动续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第6页
[4]鲁迅.<木刻纪程>小引.《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47页
[5]鲁迅.<木刻紀程>小引.《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48页
[6]许广平.鲁迅与中国木刻运动.《耕耘》杂志,194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