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 金鹤
摘 要:广西、云南、贵州三省毗邻东盟国家,文化、习俗方面对于东盟来华留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三个地区对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各自的问题,因此,从比较三个省份的共同点、差异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上进行分析,研究和发现不足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三省;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
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以下称为西部三省)都属于中国的西部省份,毗邻东盟国家,自古以来与东盟国家的临近省份进行过长期的友好交往与贸易往来,在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最近几年来,凭借着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西部三省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跨国际教育是国际文化交流上的领头兵,发展好国内的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对于“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政策的推进和中国-东盟的友好经济文化往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三省的共同点
西部三省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领域上相似的地方很多,共同点有以下几点:
(一)共同的优势
地理位置上和文化上的优势。西部三省因为毗邻着东盟国家,地理位置上最近,并且因为古时候地理位置的关系因此文化上比较相近,因此有着共同的风俗和节日甚至是共同的语言,比如壮族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今中越边境地区一带。自1078-1084年中国宋朝与交趾李朝划定两国边境以后,这一民族共同体成为跨境民族,后来分别发展成我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侬族等民族。我们总称这些来源相同的民族为跨境壮族。
在广西每年都开展着广西-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博览会上都有着喜人的交易量,推动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2013年广西北部湾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量高达145亿美元。
教育方面,广西民族大学的小语种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独具特色,且广西大学成立有独自的东盟研究所,对中国和东盟的工作发展影响巨大。
贵州方面每年都会举办中国-东盟国际教育交流周刘延东、马培华、路甬祥、戴秉国等国家领导人以及东盟十国驻华大使、总领事等贵宾先后来黔参会。其他相关部委领导和贵州省领导亲临每届“交流周”,足显国内外高层的重视。2010年前后还确立了“双十万计划”——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留学的学生都到达10万人次以上的目标。对于推动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云南方面,围绕着“一带一路”建设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生态系统,并且根据云南的“国门大学振兴计划”政策发展211高校向邻近国家的辐射性作用,在保证留学生规模的前提下发展教育质量,各学校为围绕着自身的特色专业来进行招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1)经济上发展相近。东盟国家的总体消费水平和中国国内的西部三省水平差异性并不是很大,总体来说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东盟国家普通收入的家庭一般来说在中国的西部三省的生活质量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2)技术类专业的供求相近。东盟国家的发展相对于中国来说落后一点,因此会对中国的农业技术、养殖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更大,而西部三省的农业技术一方面发展水平比较好,另一方面气候的适应条件比较相近,所以对于东盟国家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共同的劣势
1)经济发展缓慢,无力与大城市竞争。西部三省的经济发展条件无法和一线城市竞争,而又因为经济条件的因素,一线城市总能够吸引到更优质的人才,因此有着更好的教育条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西部三省的来华留学生向一线城市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相对来说,为了更好的教育质量以及更大的社会承认度,留学生更愿意选择比较好的学校就读,而西部学校的留学生规模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则会对留学生的入学标准放低要求,以便更好地吸引留学生就读,但是又会因为留学生入学的时候达不到标准,学习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直接造成教育质量无法保障的困境。
2)教育条件上的劣势。西部三省因为国家的扶持,每个省份都有一所省属的211高校,但是均无985的学校,因此对于留学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211学校一方面是综合性的大学,综合性实力未必比得上985的学校,另一方面有特色的专业少,而且处于各学科均衡发展的原因,不大会倾注极大的力量去扶持,所以理所当然对于留学生的吸引力度并不会那么大。
二、西部三省差异点
(一)各有所长
西部三省的教育都各自展现了各自的优势。
比如在广西是依托于中国-东盟贸易区展开的教育发展计划,在培养国际贸易性人才方面有着不错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广西民族大学的国内学生培养的小语种专业都会附带着学习国外的文化、习俗以及各国关于经济贸易等相关法律条文,还会让学生在国外旅行来作为必要的学分获取途径。因此,东盟国家的贸易人才在广西进行贸易方面的往来就会得益于其成熟的贸易系统而显得相当的方便。而东盟留学生来到南宁学习经济和贸易方面自然也有机会了解到中国关于贸易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会因为贸易活动的繁多而得到不少的实践机会。所以,广西在培养留学生经济和贸易人才方面大有可为。
贵州方面,在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中国与东盟的高校、教育组织和机构共同签署了654 份合作协议,覆盖了中国近二十多个省份和东盟十国,使双方学校、师生大获裨益,极大地增进了双方民众之间的交往和互信。贵州在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联合办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云南的“国门大学振兴计划”中,以其省属211大学——云南大学的辐射作用,在省内构建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特色高校来加强对东盟来华留学生的吸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不一致
西部三省都有着在全国范围内非常贫困的地区,所以说在教育上的拨款方面,国家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拨款来加强教育上的投资,但是由于贫困地区的数量和程度不一致,又会使得每个省的拨款数目有较大的差别。比如广西省被纳入国家贫困的县城相对于其他两省来说少了很多,指标获取情况的低下导致了资金获取的差距,资金的差异有直接影响到了教育设施方面的巨大差别,为了弥补设施的差距不得不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久而久之,教育情况则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文化的融合程度不一致
因为国家和地区各自的政策方面的建构和实施的不一致,因此各个地区的文化和东盟国家的文化融合程度也不相一致。比如广西每年度都会开展“三月三”的国际民歌节活动,虽然说是壮族的一个节日,但是却和东南亚国家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融合,而云南则比较偏向于宗教方面的文化气息。
三、西部三省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西部三省的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虽然发展得早,但是规模上的发展却并没有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以下原因:
(一)由语言方面引发的教育质量上的问题
东盟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不尽相同,来到了中国之后虽然要通过一定的汉语水平考试,然而一个完全没有汉语基础的学生仅仅通过一年来进行短期的语言学习未必能够保障其达到能够听懂学术课程的水平。比如东盟留学生在广西的学习中,普遍反映最容易适应的是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最难适应的是因语言障碍导致的课堂和专业学习困难。而在西部三省因为经济水平发达程度不够,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并不多,如果留学生英文水平较好,在西部三省学校的求学几无用武之地。
(二)规模与质量上的选择问题
并不是说留学生的规模和学习质量必须要二选一,但是先保证规模再提高质量和先保证质量再扩大规模的做法上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在西部三省这样的地区,想要先保证质量再扩大规模的做法很少有高校在使用。每个学校担心的都是学生数量上的流失,所以绝大多数高校都在采取的是先扩大规模再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但是扩大了规模就等同是降低了入学门槛,降低入学门槛对于留学生而言就是降低了语言上的要求。而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过关在学习上的进步空间就可想而知了。又因为国内的高校对于学生的毕业要求一般比较低的原因,对于留学生的标准就更低了,就连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也比中国学生的要求标准低。所以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就基本是“宽进宽出”了,但是因为这样的现象又会引发西部三省教育质量低下的名声,长此以往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教育质量差的名声上的不良影响,然后陷入恶性循环,即越想扩大规模越是招生不足。
(三)专业布局上的问题
西部三省的高校都大多都只是从自身的竞争力出发在东盟进行招生,同时面临着同等次高校的竞争和一线城市地区高校甚至是发达国家学校的竞争,但是蛋糕只有那么大,在自身没有特别优势的条件下来竞争肯定是事倍功半的,云南方面有来华留学生教育生态系统的想法,也就是在云南省内集合各个学校的优势力量和各个学校的特点进行招生,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分配留学生招生的比例和重点。然而格局上还没有过把三省联合把蛋糕做大的想法。
四、来华留学生问题的对策
(一)推进互联网的应用
随着MOOC等网络课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受到大众认可的学习渠道。而留学生的语言问题相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比如MOOC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学生在经过老师的中文学习的课程之后,老师可以推荐一个符合老师上课内容的MOOC英文课程来进行重复学习,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以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感受到老师上可互动的气氛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弥补了MOOC网络学习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汉语理解能力,学生重复地听课也可以加深对课堂的理解。
(二)教育质量方面进一步把关
为了扩大留学生的规模放低条件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宽进”并不代表一定得“宽出”,语言学习上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之后,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完全依赖于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和老师教育的水平了。
所以,在来华留学生毕业的要求上,西部三省的高校完全可以实施和中国学生一样的标准——毕业前要提交和中国学生一样水平的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中文水平不高的缘故,可以给予留学生使用中文或者英文写作的选择。
(三)区域上的专业布局
企业对于顾客的需求上要进行把握,首先就要对顾客的类别进行细分。很多专家学者提出,学生之于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顾客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于是跨境教育贸易这个词语近年来开始兴起。
高校要扩大招生规模,也可以理解成需要更多的顾客来提高商品(学习)的成交量,既然要吸引更多的顾客,那么首先就是要知道顾客需要什么,了解顾客需求就是要对顾客进行细分。顾客需要细分也就意味着高校的专业也要进行细分。西部三省的高校专业的强弱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肯定不一样,如果能够把西部三省的特色和重点的高校进行整合,介绍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最具有特色的专业,甚至是做出一套详细的高校排名和专业排名,给予东盟来华留学生择校的一个具体信息以及让他们大致上对来华留学几年的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再有选择性地学习可能效果会更加突出。
另外,划分顾客的个人特点对于留学生教育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等教育招生方面西部三省和北上广之类的一线城市高校竞争无疑是处在一个劣势地位。但是基础教育方面却不一定。由于有政策规定在未成年人在外留学期间必须要监护人在身边进行监护,因此基础教育方面未成年人则必须要和监护人在同一个城市。随着广西-东盟贸易区的发展越来越发达,来广西进行贸易的东盟人口必然越来越多,并且同时会辐射到西部三省,于是,做好做大西部教育这块蛋糕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基础教育方面可以把侧重点放在语言关上,在语言过关的情况下再进行各学科的学习,然后成年之后可以在语言掌握程度良好的基础上向更好的高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就显得非常容易达到汉语门槛和学科门槛的标准了。而这样的一个思路,也毫无疑问对于来华留学生有着足够强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覃玉荣,周敏波.东盟留学生跨境适应性研究——基于文化距离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4):80-85.
[2] 刘娟.中国-东盟教育培训的语言选择及对策建议[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2):52 -56.
[3] 郎艳林.教育交流构筑长远合作基础——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综述[J].当代贵州,2014(26):23-25.
[4] 张成霞,杨晓椿,郑胡敏.“中国- 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成果、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策略[J].教育文化论坛,2015(4):53-58.
[5] 段从宇,李兴华.“一带一路”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5):133-135.
[6] 段从宇,沈毅.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生态学构建——以云南省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2):41-43.
[7] 吴小奕.跨境状语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5.
作者简介:刘源(1990-),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