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

2016-05-30 10:48李冬冬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李冬冬

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是指其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即大学生拥有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蜂拥而至,良莠不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信息,需要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及成因分析

(1)不擅长利用媒体各种功能,缺乏相关媒介知识。大众媒介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理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但很多大学生缺乏有关媒体的基本知识,对媒体的内容生产运作及传播方式一知半解,对不同媒体的属性和功能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使用媒介时,一些大学生理性行为缺失,沉溺于网络媒体只是单纯为了娱乐消遣,购物消费,却不懂得如何快速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1]。面对媒体发布的大量信息往往是被动接受,不辨别新闻的真假就盲目转载和传播,缺乏运用媒体知识进行主动的分析和思考。

(2)缺乏解读、批判媒体信息的能力。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包括大学生对传播内容的鉴别能力,大学生关于传媒对人、对社会的影响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当下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越来越逼迫现实社会,大学生对社会价值的判断一不小心就会受到大众媒介的影响和干扰。然而“拟态环境”毕竟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差距甚至错位,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分析辨别、解读批判的能力,依次来清除媒介的不良影响。然而有研究发现,目前许多大学生的价值和行为选择都在从媒介中寻找参考依据,对媒介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出对媒介再现的分析能力与批判能力明显不足[2]。

(3)缺乏媒介伦理导致自律意识较弱。媒介伦理素养是指媒体受众在接触和使用媒介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和自律能力。不少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接受和传播问题上没有正确的价值标准,对国家新闻出版、网络管理、知识产权等政策法规不了解。加之媒介融合过程中的竞争导致的信息商业化、娱乐化、低俗化,充满诱惑力的不良信息也以鲜明的色彩和逼真的影响,直接刺激思想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的占有欲和享乐欲。尤其网络虚拟世界的匿名性,使得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定位和公众舆论等道德束搏作用影响较弱,这导致网络欺诈、网络谩骂、网络诽谤频频发生。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正不断考验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极大的妨碍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媒介素养如何有效地提升,高校有不可替代的责任。高校应该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与教育的主要阵地。

(1)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系列课程。媒介素养直接影响大学生运用媒介资源,也制约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媒介技术而形成的知识、技能等。基于此,高校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介绍大众媒体、新媒体以及新闻舆论形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使其掌握媒介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二是理解信息的生产过程和传播技巧,使其对媒介如何影响和控制受众意识形态有所了解;三是训练学生传播信息的能力,使其运用媒介正确传播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四是培养学生利用媒介学习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五是培养学生批判力,帮助其看到媒介背后的商业、政治意图。在高校教育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已设有新闻传播学学科点,这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将媒介素养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而媒介素养的提升成为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有力措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題中之义和关键内容。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要全面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掌握较丰富的网络信息和知识,通过新媒体定期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一些具体的媒介素养案例分析来培育学生运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交流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游弋,教给他们信息选择能力、信息判断和信息生产能力,增强大学生面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

(3)拓宽校园文化生活渠道,搭建提升媒介素养的实践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传播媒介如校园网、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学生提供了解媒介、使用媒介的平台,让大学生对媒介的社会功能、媒介信息的本质和新闻特性有明确的认识,建立起自己对各种信息的解构力、影视内容的接受力和对网络的运用力,以提升大學生认识、分析、分辨媒介现象的能力。发挥学校社团组织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块阵地,组织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开辟网络道德论坛,开展网络知识竞赛、通过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对网上热点、焦点新闻事件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网络接触行为过程中进行自觉内省与领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3]。

(4)发挥家庭、社会、政府的协同作用,建立提升媒介素养的网络体系。媒介素养提升不仅是高校教育的责任,同时家庭、社会、政府对其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政府要发挥法律监督制约作用,要及时制止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的出现,从根源上消除不良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整个社会应为大学生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高校应与家庭、政府、社会的协同创新,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永芳,吴琼.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及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00.

[2]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2.

[3]吴勇.网络传播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学术论坛2011(3):204.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