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了,生活变了

2016-05-30 10:48郭俊慧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聚居点新房贫困村

郭俊慧

宽阔的S型通村柏油路,路面平整、标识清晰,蜿蜒伸向村里的各组……

几台挖掘机长臂挥舞,开挖渠塘,建设者正忙着内外墙装修、管网安装,聚居点一排排小楼初具规模。

道路两边的水渠依傍而走,树木郁郁葱葱。

初秋,走进成巴高速入巴“第一村”——恩阳区万寿村,颇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的感觉。

万寿村与仪陇县接壤,过去被称为“两不管”地带,在巴中市属于典型的“三无”贫困村:大山阻隔、交通不便,村民们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泥巴路,就连吃水都困难。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这个曾被“困”在大巴山中的贫困村已经“浴火重生”:宽阔的村道路直通成巴高速观音庵入口,新居聚居点拔地而起,引进业主发展万寿生态观光园,规模种植芦笋280亩……一幅现代休闲旅游农业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泥路换新颜

“这条路没修前,谁都不愿意来。村里的东西拉不出去、卖不成钱,村外的东西也拉不进来。我们这里的小伙子因为路的问题,娶媳妇都成了难题。”说起村里的变化,常年在外务工的万寿村村民黎大义深有感触:“我们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回来,感觉村里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大巴山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脱贫攻坚战中,基础设施的‘脱贫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巴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省、市、县(区)多类专项扶贫资金都在大力向贫困村倾斜,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万寿村第一书记杨溢坦言,帮扶单位省委农工委给予了很大的财力、物力支持,在修村道路上自己更多的是协助规划落地实施。

村民龚仲会家原处于弯道上,是通村公路的必经之地,修路势必会涉及他家房屋拆迁。村“两委”协调了多次却屡屡碰壁,龚仲会有自己的理由:一是不愿搬离已生活多年的地方;二是房屋附近就是自家的自留地,劳作很方便,自家吃菜一年到頭几乎不用买。担任第一书记后,杨溢三天两头往龚仲会家里跑,讲道理、举例子,反复协调,龚仲会终于被杨溢的执着“感化”了,同意只由村上补偿4000元生活和房屋过渡费,拆迁任务便顺利完成。

“‘走农户、算收支、察实情、访民心、讲政策、增信心是拉近与群众感情的重要法宝。”在杨溢看来,脱贫攻坚群众是主体,争取得到群众的支持对于脱贫工作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

“要不是杨书记给我讲了那么多国家政策、道理,我可能也很难做到‘舍小家顾大家,现在村道路通了,受益的是全村群众,我打心里高兴啊!”龚仲会乐呵呵地说,“以前出行仅靠一条坑坑洼洼的机耕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啦!”

去年以来,万寿村新硬化村道路4.95公里,建成柏油路5.25公里,外畅内达、村组相连的交通路网已基本形成,整治6处山坪塘、3公里灌溉渠系、1座小(2)型水库,新建集中供水站1处,整理土地1000余亩……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用地条件大为改善。对于村里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变化,万寿村村民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异地搬迁住新房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有生之年还有机会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指着自家立起的两层独立小楼房,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年过六旬的王大爷是万寿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随迁户。据他介绍,家里以前的土坯房是上世纪70年代他退伍之后修建的,日晒雨淋早就成了危房。村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他很激动,很支持,算是搬迁的“积极分子”。

“但并不是所有群众都像王大爷那样支持搬迁,如何让群众搬得出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杨溢说,“有些群众不愿离开居住多年的房屋、怕搬下山后失去原有土地,有些担心聚居点新房质量不过关,有些担心建新房成本太高,自己拿不出钱……”

“我和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背景、意义、优惠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村民,针对群众关心的搬迁后土地、山林、户籍等问题作一一了回答。”杨溢说,“为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消除他们对房屋质量不过关的普遍担忧,我提议组织建房户成立业主委员会,全程参与聚居点建设。”提到如何让群众愿意搬出来,略显内向的杨溢便侃侃而谈起来。

“在搬迁方案的制定上,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贫困户可结合自身意愿,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可选择搬迁到村上的聚居点居住,也可在城区和场镇规划区购房,政府分别给予人均2.5万元、3.5万元和3万元补助,分散建房的住户人均也有2.5万元补助。”恩阳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钰介绍说。

“我和母亲一共获得5万元的财政补贴,聚居点新房主屋按800元/平方米计算,附属房按600元/平方米计算,自己只花8000余元就能住上新房,这笔账简直太划算了!”“现在我只打算修一层房子,在主屋旁边再盖一个30平方米的附属房,用来搞副业和堆放农具,预留了上二楼的楼梯,如果以后住房面积不够,可以再盖一层。”和母亲相依为命的贫困户何林对正在进行内墙装修的新房很满意。

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选址定点、统一协调土地、统一工程建设,自主比选施工队伍、自主签订施工协议、自主竣工结算、自主跟踪质量监督,准业主们积极性高涨,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万寿村A、B、C 3个聚居点共规划建设140户,目前已有53户完工,便民服务点、幼儿园、图书室、卫生室、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也已完工。新房建起来了,村民们时常打趣早已和他们打成一片的第一书记杨溢说:“亲眼看着他从‘白面书生变成了‘包黑炭。”

基础设施“脱贫”了,产业也很快跟了上来。据了解,万寿村现栽植芦笋280亩、彩林200亩、优质果树30000余株、发展优质无公害粮油580亩;依托淳朴的民风、优美的自然风光、长寿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回引创业的万寿村生态康养项目已投资5000万元,流转土地3550亩。

一个集优质粮油基地、芦笋产业园、生态水产养殖、特色水果采摘园、留守老人安置养老、水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种养旅游度假观光园正在一步步实现。

“要致富,水电路”,柏油路通了,新房建起来了,多年来制约大巴山发展的一大瓶颈——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家门口摸得着、看得见的变化给万寿村群众们莫大的鼓舞,他们对如期脱贫信心满满。

责编:李静

我省今年出台的《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被列为17个扶贫专项的首位。

万寿村的变化仅仅是巴中市699个贫困村变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巴中市改造农村土坯房20.36万户,建成中心村81个、聚居点1549个;新建乡镇联网路5150公里、通村通畅公路6247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解决104.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基础设施这一“硬骨头”被逐步啃下,山里山外一片新气象……

猜你喜欢
聚居点新房贫困村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一线城市新房营销策略探析——以上海新房为例
雪雀一家的新房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石棉话重建感党恩聚民心
成渝城乡统筹背景下新村聚居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成都市新型农村聚居点选址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