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告别黄金时代

2016-05-30 23:40韩晗
同舟共进 2016年6期
关键词:乡村音乐白人黑人

韩晗

在我30年的人生中,有一张唱片整整听了两年,循环播放总计近千次。它就是美国乡村音乐歌王加斯·布鲁克斯在2008年推出的经典之作《消失的对话》。

我与妻子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庙岭出发,驾车北上,其后的一个月,依次在十几个州度过旅游、讲学、访友的时光。在北卡州北部小城亨德森一家不起眼的小超市里,我顺手买了一张看上去顺眼的唱碟以打发驾车时光。这是我第一次感触到布鲁克斯的声线,旋律宛如天籁,既充满动感与激情,又富于韧性。这张唱碟便是当年行销百万的“白金唱片”《消失的对话》。《Spin》杂志曾评价:“从猫王、到约翰·丹佛再到布鲁克斯,美国的乡村音乐画了一个不太完美的圆,但这一切都结束了。”

我们这趟旅行的路程非常奇特,本是为讲学而为之,却不经意走了一通独具一格的美国史——我们恰是从南北战争的老战场出发,经过美国的工业、政治、经济中心,从欧洲人最早登陆的“新英格兰”地区,再沿着曾经的工业文明老区“锈带”,一路抵达东西国土的分界线,见证了大兴土木的西进运动在“摩登时代”的盛况,而后再途径煤钢中心与著名的“蓝岭公路”回到大西洋畔。

简单地说,这是一趟与“美国梦”有关的旅程,而乡村音乐则成了伴随我这一路的旋律。

平心而论,以前我对美国乡村音乐并无太多感情,中学时听过丹佛的《乡村路带我回家》,只记得这首歌是写给西弗吉尼亚矿工的。西弗吉尼亚是美国著名的产煤地,上世纪是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这里所开掘的煤炭可谓居功至伟。丹佛就是曾到此采风,看到煤炭开采之鼎盛,矿工生活虽苦却风味盎然、生机勃勃,他灵感迸发,遂写下此歌。

乡村音乐是“美国梦”的见证,我想这个说法大概不少人会赞同。乡村音乐出现于上个世纪20年代,在本世纪初逐渐萧条,近年来更乏人问津,它的繁盛与“美国梦”的年代几乎重合。乡村音乐当年大红大紫的场景,今天的年轻人恐怕难以想象,而这又与美国具体国情息息相关。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国家的主角一是从欧洲登陆的白人(包括清教徒、殖民者)的后裔,一是非洲黑奴的后裔。一白一黑,两极分化,犹如一只八卦,这才是美国社会真实的写照。白人青睐爵士乐,黑人却喜欢饶舌乐,在很长时间里,社会阶层严重撕裂,没有能够引起共鸣的音乐。唯有后来的乡村音乐在不同的音乐中各取所长,弥合了审美差异。特别是猫王的出现,更使得乡村音乐成为大多数人能接受的音乐形式,为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共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书告诉我们,林肯的废奴运动为美国跻身世界资本主义一流强国提供了海量的自由劳动力,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关系。但黑人被歧视的社会成见并未因此改观。上个世纪百年里,“美国梦”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关键词,迫于生产力的需要,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沟壑才逐渐缩小。可以说,从“一战”结束到“越战”结束的近60年里,是美国种族冲突相对最缓和、工业文明最发达的60年,当然,也是乡村音乐大放异彩的时代。

现在看到的美国的高楼大厦、医院社区、公路铁路、码头机场等,绝大多数都是“美国梦”时代的产物。据说,当时在任何一个工程的施工队伍里,都有将近一半的黑人,当中还有不少人担任工程师、指挥长等要职。而悠扬高昂、充满激情的乡村音乐,则成为了见证那个时代辉煌的主旋律。

中国传统文化有“礼乐”一说,一个好的时代,必然是“礼乐时代”,而坏的时代,则被称为“礼崩乐坏”。礼,是社会的伦理、秩序,而乐,则是音乐。取众家所长、受到美国社会特别是青年阶层广泛认同的乡村音乐,成为昔日美国“礼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布鲁克斯的乡村音乐之所以可以陪我一路旅行,当中很大原因在于,我在沿途所看到的风景——包括“在路上”的驾驶感觉,都与这旋律如此贴近。视线所至,皆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类在工业文明领域的巅峰。

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这张唱片可谓乡村音乐的总代表,旋律轻快而又充满朝气,既像是黄金时代的激情告白,又像是欢快愉悦的青春舞曲。坦率地说,它能带给我一种“乡村路带我回家”的喜悦之情。这使我不禁忆起小时候看过的一张同名图片,里面大约有如下一些元素:血色夕阳、红色的公交车、摩托车、扑克牌以及一群欢乐的、背着吉他的青年工人——当中有黑人、白人,也有拉美裔。这大概构成了我对美国的最初印象,开阔、年轻、充满激情,这恰恰是“美国梦”之所以能实现的基本前提。

后来读美国史时知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美国梦”。在这个被美国人称之为“黄金时代”的岁月里,全社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种族之间的歧视、成见降到最低,年轻人的创造力受到极大的激励,确实堪称“有梦就可以实现”的大时代。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不同族裔的工人因为同一个梦想,被一种风格的旋律所凝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村路”不但承载着每个美国人的梦想,也承载着整个美国的梦想。在两代美国人的努力下,无数条乡村路变成了国家公路、州内公路。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会高速发展,人们虽激情万丈,但却生活在巨大的发展压力之下。年轻人一旦有了压力,有时会走向兽性的发泄,因此“黄金时代”也是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邪恶时代”。毒品、酒精、烟草、飙车与性竟成为当时不少青年人日常生活的元素,形成了“垮掉的一代”,这是谈“美国梦”时常被人忽视的另一面。几乎与乡村音乐当红的同时,俄亥俄、印第安纳和路易斯安那等州相继颁布了严格的禁酒令并发动打击毒品运动,但青春激情岂能那么容易令行禁止?严法之下,种种社会恶习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刺激了风靡全美的性解放运动。这一切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祸害美国至今。无怪乎当时英国的报纸曾揶揄美国,称“美国梦”是“性激素、酒精与毒品所麻醉的结果”,此说虽涉嫌攻讦,但仔细一想,似乎也不无道理。

当下的美国人对当年气吞万里河山、雄霸世界无敌手的岁月仍是怀念居多。许多店铺都刻意按照“黄金时代”的风格装修,所陈设的老照片、老车牌与老电影海报无不是那个年代的见证,也成了我与妻子“走遍美国”记忆深刻的风景。

奇怪的是,在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堪萨斯与肯塔基等州,虽处处可见“美国梦”当年遗留下的基础设施,以及博物馆、旧货店、怀旧店铺里关于“黄金时代”盛况的历史回忆,但不少地区的经济状况却极度恶化。就我所见,可谓是流浪汉、瘾君子、盗匪横行的是非之地。在宾州北部一些废弃的摩天大楼中,窗户里竟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植物,而在俄亥俄州、肯塔基州的一些工厂、车间中,则满目疮痍、野草齐腰,使人望而生畏。更可怕的是,在圣路易斯市附近的一家星级酒店里,金碧辉煌的洗手间里竟流出散发阵阵恶腥味的自来水,令人作呕。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锈带”。当年工业文明鼎盛之地,却因产能过剩、转型失败,沦为治安差、环境污染严重的“鬼城地带”,成了最发达国家中的“最不发达区域”。但凡见识过的朋友估计都能感受得到:“锈带”比印度、南美、中东等不发达地区还要肮脏、落后、贫困且危险。因为重工业、采矿业曾非常发达,故而这些地方曾经是乡村音乐的重镇。但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与新移民潮的到来,美国的新兴经济中心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的加州地区。东海岸曾经的工业重镇、铁路沿线经济在世纪之交一落千丈,“断崖式”地崩塌。这样的场景,令笔者联想起中国一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希望它们未来不要重蹈美国“锈带”的覆辙。

乡村路还是那条乡村路,公路也还是那些公路,昔日的车间矿区,如今凋敝成废墟荒野,初秋的阳光倾洒在一望无际的美国中部平原上,虽然辽阔,但荒凉得令人心酸。从荒原到荒原,这里历经了人类史上最发达的黄金时代,又跌回原点。白云苍狗,历史轮回,只是结局来得太早,让人措手不及。“9·11”之后的十几年,也是美国传统工业衰退的时代,与之相伴随的是种族歧视重新抬头并愈演愈烈。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乡村音乐还在当地播放,有时候在一些餐厅、咖啡馆里歇脚时,熟悉的旋律会不经意地飘进耳畔,然而环望四周,却了无生趣、死气沉沉。此情此景,再听熟悉的乡村音乐,只余壮士暮年的悲情。

近年来,种族问题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社会问题,黑人和白人青年似乎再难结伴而行。昔日团结一致的美国社会遭遇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撕裂,但凡异族之间的一点小事都会酿成波及全美的事端。这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体现尤甚,譬如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最近对于美国少数族裔的过激言论触犯了非裔、拉美裔的底线,黑人选民在芝加哥竟砸了他的演讲台。特朗普却在白人选民中名望大增,着实荒唐。

尤其令人难过的是,在当下美国,失业工人、流浪汉与警方通缉的罪犯仍以黑人为绝大多数,产业结构的转型使一大批黑人从产业工人沦为无家可归者。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好几代的产业工人,前几代人的“美国梦”变成这代人的“梦断美国”。他们只继承了上一代人的性、毒品与酒精,却丢失了回家的“乡村路”。我曾与一些路人攀谈,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说怀念40年前的美国,不为其它,只为众生平等,有乡村路可以回家。

当年乡村音乐与“美国梦”的共生似乎证明了一点: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伟大梦想,若要实现,前提定然是全社会有共识。昔日美国黑人和白人愿意捐弃前嫌,在乡村音乐的伴随中握手言和,奔向一个梦想,这便是共识所在。而今日之美国,白人与少数族裔、少数族裔们自身之间的矛盾可谓干柴烈火,不同族裔、社会阶层几乎分崩离析,过激言论甚嚣尘上、流血冲突时有发生,共识早已消逝,“美国梦”成了明日黄花。

回国之后,我还是喜欢听《消失的对话》。黄金时代过去了,乡村音乐还在,激情、梦想与共识,无论哪个时代、哪片国土,都需要。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政协常委)

猜你喜欢
乡村音乐白人黑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西方乡村音乐与中国乡村音乐发展谫论
黑人谈河流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美国乡村音乐文化探析
浅谈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及其演变
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边疆行( 之三):拉祜族原生乡村音乐的新生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